娱乐吧
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国内消费者信心下降

时间:2013-06-25

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正在影响中国消费者信心,也给国内消费市场带来较为负面的影响。

波士顿咨询公司6月24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乐观情绪减弱,计划在未来增加支出的消费者数量减少,小城市消费者尤为谨慎,其消费信心从以往的高位开始下滑。不过,报告也指出,短期内悲观情绪的增加并不意味长期的逆势,中产阶级及富裕消费者正在增加,这正是中国未来消费增长的主要来源。

悲观经济预期降低消费信心

“中国经济正处在从投资导向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转型期,消费者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 波士顿董事总经理魏杰鸿Jeff Walters表示。

通过对众多中国消费者信心的调查,波士顿公司指出,与发达市场消费者相比,中国消费者仍计划在来年增加更多支出,但中国消费者正在感受到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影响,消费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于消费者希望储蓄更多,因此消费支出减少。“今年,消费者最有可能削减支出的是包括奢侈品、外出用餐、酒类等非必需类产品。”

魏杰鸿称,消费者普遍对经济前景持怀疑态度。而小城市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今年小城市中产阶级及富裕消费者MAC的信心首次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过去低层级城市的消费者一直都是最乐观、最具有购买力的消费群体。

国内经济放缓是促使消费者更为谨慎的原因,波士顿中国消费者洞察智库的研究显示,计划在2013年增加支出的中国消费者占比为27%,较上一年的38%减少了11%。波士顿认为这一降幅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近来已降至个位数的中国逐步放缓的GDP增速的影响。去年,近半数消费者表示经济将在未来12个月内有所改善;而今年,这一比例降至38%。

在紧缩开支的同时,人们的储蓄继续增长,原因在于消费者的节俭倾向以及对生活的不确定感。2012年,中国的家庭储蓄率达到可支配收入的38%,创下历史新高。但消费者仍认为这一比例不够高,在未来还会进一步增大储蓄比例。

报告认为,由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不够完善,因此照顾子女和长辈成为中国消费者增加储蓄的重要原因。此外,面对房价空前高涨的形势,买房也成为中国消费者增加储蓄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也进一步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意愿。

长期仍持乐观态度

不过,波士顿公司董事经理郭又绮表示亦无需过度担忧。消费者信心在短期内的下降以及储蓄水平的提高不应掩盖中国消费增长的光明前景。未来,消费主义仍将在中国市场盛行。

波士顿公司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并未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表现出大量悲观情绪。只有11%的受访者认为“经济不会在未来几年内有所改善”。

虽然消费总支出有所减少,但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日趋成熟。多达80%的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但质量提高。此外,今年消费者升级消费的意愿维持在与2010年和2011 年相同的水平——即使是在计划削减支出的消费者中,消费升级意愿也高于消费降级意愿。

报告还认为,尽管小城市中产阶级及富裕消费者的信心在短期内出现波动,但这一消费群体仍是未来中国人口和消费增长的最佳动力。与大城市中产阶级及富裕消费者的信心变化走势一样,一旦经济形势稳定下来,这些消费者的信心便会出现反弹。

魏杰鸿指出,消费品企业若能采取灵活举措,将能从这一机遇中受益,“为了真正吸引小城市的这些消费者,企业应将渠道下沉,扩大地域业务、为小城市中产阶级及富裕消费者量身定制市场推广战略。”(王锦)

来源:中证网

  • 上一篇:人民日报:中国M2余额27年增长143倍世界第一
  • 下一篇:6月CPI涨幅或回升至2.5%左右,食品价格总体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