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违规设立开发区现象令人触目,屡禁不止成顽疾

时间:2017-05-10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以工业园区、产业园、集中区等名义违规设立开发区、随意圈占土地、扩大开发区面积、擅自出台优惠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倾向,虽历经3次全国范围的清理工作,却混乱依旧,这已逐渐成为许多地方开发区的发展现状。

小心地踏着18亿亩耕地的红线,许多地方政府绞尽脑汁争取土地指标,在政绩的压力下,土地已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的首要战略资源。衡量地方政府后发优势的基本判断标准,已心照不宣地在比着看土地指标还有多少,引来大项目没地可落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面临的尴尬和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剩余”土地的多少已成为许多地方“驾驭”城镇化和工业化前进的第一要义,其中开发区或工业区正是地方政府施展智慧笼络土地指标的首要平台,由此也成为土地使用违规和带来环境污染的重灾区。

近年来,一些地方违规设立开发区、随意圈占土地等行为屡禁不止,甚至出现了以工业园区、产业园、集中区等名义违规设立开发区、随意圈占土地、扩大开发区面积、擅自出台优惠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倾向。迄今为止已进行了3次全国范围的清理工作,然而情况并未见好转,这正成为许多地方开发区的发展现状。

违规设立开发区现象令人触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经济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产业经济的竞争,产业经济以支柱产业为核心。支柱产业强,其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就强,反之其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一定较薄弱。开发区的特色就在于能够迅速地聚集产业,最终形成板块经济,可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若干支柱产业。各地的成功经验表明,做开发区就是做产业,只要集中优势资源,采取特殊政策,在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上下工夫,就能很快见到效果。

然而,在经过多年实践后,各种问题也相继暴露出来,其中最令人诟病的就是各级各类开发区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以及一个城市拥有不止一个开发区的现象十分普遍。在经过了粗放经营的初期阶段后,普遍面临着与相邻城市、同类开发区和同城开发区的竞争压力,其中县一级设立的开发区更是如此。鉴于此,2003年至2007年,国务院部署开展了清理整顿开发区工作,使开发区数量从整顿前的6866个减至1568个,规划面积从3.86万平方公里减至9949平方公里,压缩比例均超过七成。

但是,没过多久,随意圈占土地、低水平重复建设开发区的倾向又在许多地方露出了苗头。

记者近期在中东部部分地区调查时发现,由于某些地域性和资源方面相近等原因,一个地市中相邻县所设立的开发区内的产业大部分几乎一个模样,甚至有些地方根本就没经过审批便在长官意志下私自划定开发区域。

在内蒙古乌审旗,记者了解到这个旗的纳林河化工项目区竟然占地2万多亩,而取得了合法手续的仅有几百亩,且该项目区现已入驻了十几个化工项目。当地土地部门对此称,这些土地不是经过国土局征占的,而是无定河镇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而私自征占的。

类似情况还发生在河北的深州市。

深州的邻县安平是有名的丝网之都,沿深州到安平的公路前行,记者发现深州界内也建设了很多丝网制造企业,占用了大片的林地,在当地被称为深州的“经济开发区”。深州国土局监察大队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地方虽然叫“开发区”,但没有任何部门批准过,对于记者指出的一家铝模板生产企业,这位负责人也坦陈,那家企业占用了多亩林地,土地是分几次批的,而且每次都是“带帽”下来的,或是先占后批,目前总面积已超出了批准范围。但为了招商引资,他们对这种情况也没办法去管。

为了缓解种种“发展”的压力,一些开发区所属地方政府只能依赖土地财政艰难维持,其结果是,缺乏支柱性和优势性产业已成为这些开发区发展所面临的最根本问题。

违规圈占土地现象已成为顽疾

从1979年中央批准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并创办蛇口工业园区至今的30多年时间里,开发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面对发展得过多、过乱的现象,虽然经过几次全国性的清理整顿,目前全国仍保有各级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2000多个(不包括各地未登记而违规设立的开发区),开发区已成为我国新兴经济体系中最集中、最活跃的部分。同时,一些省市级的开发区在发展中已暴露出不少问题。

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3部委最新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各类开发区清理整改前期工作的通知》中称,在2003年至2007年开发区整治初步解决开发区过多的问题后,“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以工业园区、产业园、集中区等名义违规设立开发区、随意圈占土地、扩大开发区面积、擅自出台优惠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和倾向”。并决定再次进行清理整改。这次清理整改的开发区是指各级政府设立、划定一定范围、有指定管理机构、进行土地集中连片开发和招商引资的各类开发区域,包括已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且存在扩区、改变区位情况的开发区;未纳入目录,由省及省级以下人民政府以各种方式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包括各类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工业集中区、示范区等。

国土资源部最新发布的《国家土地督察公告》指出,国家土地督察机构2011年对64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的例行督察发现,43个城市的918个项目存在土地闲置现象,涉及面积8.84万亩。该公告称,“一些地方土地闲置现象大量存在且未得到有效处置,部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也不同程度存在土地闲置以及土地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环境污染负债欠薪等问题突出

近期,我国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热议的两大话题,作为头一个话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产业最集中的“开发区”正成为各地环境污染多发的集中“展示区”。

近年来,《开发区污染区?》、《“开发区”成污染企业“大本营”》、《开发区缘何变成污染重灾区》等令人触目惊心的标题下的相关报道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连篇累牍地推出,而且每年都有新的开发区被曝光存在同样的环境问题。例如今年5月份被曝光的浙江兰溪经济开发区和6月初被曝光的山东莒南县招商的化工项目和开发区招商项目污染问题正在发酵,这些早已在当地造成了极坏影响的事件,通过媒体的进一步揭露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开发区之所以经过屡次整顿而数量依然惊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过去20多年各类开发区已成为各地新的经济增长极。官方数据表明,2010年纳入统计的90个国家级“经济类”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4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627亿元,实现税收收入4650亿元,对地方经济来说功不可没,开发区已成为各地招商引资,发展进出口业务的重要平台。

然而,开发区在创造出非同一般的数字政绩的同时,遗留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和棘手。

例如去年7月份有媒体曝光,山东营口经济开发区多年来开展“扩城运动”,新区内大兴房地产业,短短几年间政府卖光了开发区的所有土地,最终欠下了上百亿元的债务却打造出了一座空城。披露该事件的文章指出,当地“政府如今偿还这些欠款利息都困难,公务人员已经为此几个月没发工资了。”

无独有偶,河北邢台市经济开发区采用以租代征的所谓“土地新政”,将周边6个镇114个村居的大部分土地收储在手中。当地由此频频将土地挂牌,但在已不似当年的大环境下土地市场非常疲软,加上位置不好,很难卖出去。该开发区管委会一领导无奈说出了令人吃惊的内幕,该开发区由此已负债40多亿元。“这么多年来我们开发区引进的多是房地产项目,没有像样的大型企业,税源偏少,前年根据省政府精神,邢台市把其他区县利税较好的10家企业纳入了开发区,虽然2011年度财政收入一下突破了10多亿元,但留给开发区的可支配资金却寥寥无几。”上述管委会领导说。

在河北肥乡县,乱设开发区的危害已经显现出来。1996年前后该县县城西边的天台镇东马固村由于紧邻309国道而被当时的领导圈定为“开发区”,而且对土地征用后的补偿极低,且是逐年付给。10年中该县几任领导都因政绩“不菲”而获得了升迁,但最终开发区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倒闭了,只剩一家挂有“邯郸重点保护单位”的污染企业还在生产。至此,东马固村村民不仅成了无土地、无工作、无保障的“三无”农民,当地的饮用水也被严重污染了。2007年在媒体记者的持续关注下,当地政府采取特事特办的方法给东马固全村100多人上了低保,该村由此成了名副其实的“低保村”。(本报记者苏建军)

来源:中国商报

  • 上一篇:工业产能过剩顽疾难治,经济运行风险增加
  • 下一篇:进口转基因大豆放行,中国大豆产业链恐再遭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