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稳中求进,强调改革创新

时间:2017-05-08

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设定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并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今年会议的最大关键词是‘改革创新’。”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虽然延续了去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但同时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并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这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之后,我们的经济社会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科学论述“稳”与“改”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

“稳中求进与改革创新必须同时推进,两者并重。这是因为,任何改革举措的落实,都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而要实现更好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充分发掘经济增长潜力。”陈鸿宇分析说。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改革对短期经济增长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减杠杆、去产能,无疑对经济增速影响是负面的,特别是短期对增长影响会立竿见影。但这种阵痛长期而言是有利的,它降低了未来经济的“尾部风险”,增强了宏观的稳定性。

中信证券研究部认为,改革可以提升经济潜力,优化经济结构。历次改革均大幅提高了经济潜在增长速度,本轮改革估计将提高潜在GDP增速1-2个百分点。改革将优化产业结构,服务业增长空间将得到释放,预计三次产业的结构将从目前的10∶45∶45转变为2023年的8∶40∶52。

GDP合理增长无后遗症

与突出强调“改革创新”基调一致的是,这次会议对经济增速也有了新的提法。

会议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

专家认为,“合理增长”是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增长,目前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在7%-8%之间,因此,合理的增长应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实际阶段的增长。

“这意味着我们对经济增长有了更为科学全面的认识。”陈鸿宇认为,一方面,经济要保持合理增速,是为了稳定社会就业,改善民生;另一方面,顺利推进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一定的增速。但同时,要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以此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所以,经济增长要合理适度,要与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协调均衡。

在配套的政绩考核方面,会议提出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组部近日已经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

“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转型升级关键期,需要更深入地认识生产总值增速,并且把这种新认识通过政绩考核的指挥棒来确保实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王军认为,发展不仅包括GDP增长,还应当包括结构调整的推进、民生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丰富内涵。要真正实现这些,离不开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

  亮点解读

1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立足国内适度进口

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其中,“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第一大任务。会议要求,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过去我们强调粮食安全,更多的是强调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确保粮食自给率,这次提出要立足国内、适度进口,意味着我们承认了粮食进口与粮食安全保障并不是反向关系,适度进口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拓宽了我们的粮食安全观。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实现“十连增”。但是在“十连增”的背后,中国却面临着粮食需求迅速增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提升空间日益收窄、耕地利用粗放、三大主粮净进口等多重困难的挑战。

“会议还强调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这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粗放型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安全与效益。这些都指明了未来‘三农’发展方向。”李国祥称。

2 完善地方债管理 首次把防控债务风险 列为主要任务

会议还提出要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

这是中央首次将防控债务风险列为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根据审计署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而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475.81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2.94%。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指出,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大规模投资刺激下不断在融资平台上借债,债务率在增加,由此带来的财政、金融风险也在上升。而且,从国际上来看,很多国家发生了债务问题,所以,中国也要警惕并高度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审计署今年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性审计,相关结果有望近期公布。

  • 上一篇:国资改革新戏将在各地陆续上演,淘汰落后产能
  • 下一篇: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