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光伏制造业如何摆脱两头挤压被动局面

时间:2017-05-09

 “体面地活着”。这对于遭受两头挤压的光伏制造产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头是银行在信贷上对光伏装备制造业的挤压,另一头是开发商在招投标过程中拼命压低光伏装备的价格。”提及此话题,一业内人士颇为忿恨:开发商的很多利润不是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获得,而是来自于电站造价的降低,“这很普遍,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都这么做。”

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光伏制造业必须有一个好的回报率。惟如此,才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去搞研发,做创新。不能想像让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企业去搞创新。

那么,怎么才算是健康发展?如何才能比较体面地活着呢?

就此问题,在日前召开的光伏领袖峰会上,国内光伏业界大佬对话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论道行业发展。本文特刊出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天合光能集团董事长高纪凡:核心在于供需适度平衡

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供需的适度平衡。光伏产业发展十几年,虽然时间很短,但每家企业都想做全球第一名,这种动力必然造就了扩张欲望。要达到产能的适度平衡,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产业要相对集聚。如果一个产业有几百家企业,而每个企业都要发展,必然产能过剩。因此一定要尽快集聚到3~5家企业,其他的单位构成一个配套的系统,那么这个产业自然而然就会健康起来。

第二,行业环境要更好一些。历来中国企业都只想做大,其他的都可以放在第二、第三位,这和中国的投资环境有关系。因此,除了改善投资环境,政府也不要过度支持,让企业真正地市场化发展,那么它自然就会控制自己的赢利支收。

第三,都说光伏产业技术含量不高,我认为核心问题在于中国的大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一定要尽快构建资产保护环境,让真正创新的企业能够从中得到好处,进而慢慢形成一个让创新品牌、管理领先企业做得更好的大环境。

什么叫行业健康?我认为三分之二以上企业赢利,三分之一企业不赢利,不赢利的企业被淘汰,被兼并,而赢利的企业逐渐壮大,这才叫行业健康。

晶龙集团副董事长任丙彦:治病还需中西医结合

作为一个前景光明的行业,光伏产业不仅是高科技,而且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这不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完成的事业,而是我们祖祖辈辈都要完成的。

中国光伏产业出现产能过剩是必然的,我几年前就预料到了,果不其然。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有两个病,过剩是主病,还伴有市场问题。要治病,第一要西医,第二要中医,必须中西结合。所谓西医就是首先制定产业进入门槛,其次采用环保的一票否决;中医就是用市场漫长竞争的规律来洗牌,企业赔得过不去了就肯定要垮。往往牌还没有洗下去,又来了点补药,也就是国家采取一些措施,出台一些政策,创造了一点市场,一些即将退出的企业便又得到了机会。

竞争洗牌的过程是长期的、曲折的,而且是复杂的。这是不可避免的规律,对行业洗牌、调整我们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

除了给予上网电价及其他的一些补贴外,国家也应该把一部分补贴资金用于结构调整。不管是垂直整合还是兼并重组,总要有一部分企业退出来,结构调整才能治本。而要促进结构调整就要有办法,靠市场是应该的,但国家政策在出手时就应考虑到,第一对终端市场进行补贴,创造市场;第二要有一部分资金用于主导性的结构调整。

另外,光伏产业的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和引领潮流。中国所有的老板都想做世界老大,这导致大型企业都在往垂直一体化发展,这样影响行业的长远发展。实际上每一个企业都有独到之处,应鼓励所有的企业在擅长的领域里做到极致,引领潮流。如果众多企业在各个工艺环节都引领潮流的话,中国在世界上是无敌的。

  • 上一篇:油改:能否打破石油垄断坚冰?
  • 下一篇:聚酯产业:新一轮洗牌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