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煤企脱困之路依然漫长

时间:2017-05-09

煤企脱困之路依然漫长——煤价回升并非关键因素,内部变革势在必行

10月中旬以来,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已经六周连涨,从530元/吨涨至上周的565元/吨,涨幅之大令业界惊呼,大型煤炭企业操控煤价为即将到来的电煤谈判增加话语权等言论不绝于耳。

此前,中央财经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邢雷在对前三季度全国39家煤炭上市公司的运营业绩进行分析后发现,截至9月底,全国39家煤炭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6686.6亿元,同比减少3.1%;利润总额726.5亿元,同比减少29.7%;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81.1亿元,同比减少35.2%。

数据显示,尽管前三季度煤炭形势不好,但各家上市煤企的表现还是有天壤之别。39家煤炭上市公司中,净利润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国神华、中煤能源和伊泰B股,这三家公司的净利润之和占到煤炭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的83%。

当然,近一个多月的煤市表现并没有使煤炭企业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就整体情况而言,煤企的经营依旧困难。在煤炭清洁利用、煤改气等大环境的压力之下,煤企向现代煤化工的突围也遭遇资金短缺、技术难以突破等难题。转型之路,非一日之功。

对此,邢雷表示,煤炭上市公司经营困难原因有三,一是我国经济增速未见明显回升,二是煤炭产能的无序扩张依然严重,三是煤炭进口量持续增加。而这三个关键要素均与煤价无关,所以,除了寄望于外部环境改变之外,更多地应该从内部调整下手。

他认为这并非短期现象,煤企今后的困难还将加大。煤企解困之路,无非是两条,一是“外部驰援”,即政府大幅降低税费;二是“内部变革”,从单纯追求量的增长转变为追求利润增长,并大力发展煤层气、煤制气、煤制油等现代煤化工产业。

分析人士称,考察煤炭成本,其开采层面不可能无限制压缩,物价上涨、人员成本增加、安全及技改投入的加大等都是硬性成本,而各种附加成本则有较大压缩空间。

邢雷表示,实施从价计征资源税之前,最好应该先行清理各种地方收费,否则对企业的压力太大,但是这牵涉到地方政府的利益,实行的难度及工作量可想而知。

华创证券煤炭分析师史江辉就此解释,以山西为例,煤炭产业对其财税贡献率在50%以上,在目前煤炭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山西财税已经受到冲击,再大幅减免税费的操作性不强,也绝非情愿之事。

不过,据媒体报道,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最近的研究报告称,煤炭资源税的从价计征改革将于明年上半年内实施。值得注意的是,11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要求在清理整顿涉煤收费基金的同时,加快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这可视为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到来的一个信号。

另一方面,就转变增长方式、向现代煤化工等产业转型而言,又存在技术难以突破的障碍。

史江辉说,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需要大手笔的投入,比如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一、二期总投资额高达316亿元,而目前煤炭企业的赢利状况普遍较差。其二,发展现代煤化工必须考虑水资源以及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而最关键的水资源重复利用多次的技术问题尚未解决,这不但带来缺水问题,而且也导致了环境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煤化工项目的煤炭消耗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据悉,就原料部分而言,神华包头煤制烯烃一、二期加在一起,年煤炭消耗量约820万吨;潞安180万吨的煤制油项目,年煤炭消耗量约540万吨。这与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数亿吨相比,只能算是零头。煤企试图在短期内借助现代煤化工摆脱困境并不现实。

史江辉表示,走通现代煤化工之路的关键在于技术,一旦技术上突破,水资源、环境等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否则,不管规划多么壮观,实际的推进速度都会很慢。(记者 艾顺龙)

来源:中电新闻网

  • 上一篇:“煤改气”后“气短”怎么办
  • 下一篇:纺织服装业:2014年棉花或以直补加收储进行过渡,棉价有望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