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辽宁省朝阳高新区:新能源产业托起一轮“红日”

时间:2017-05-13

辽宁省朝阳市古称“龙城”,这里因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的独特气候,其果产品质量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全国四大杏仁产区之一,其年产量在辽宁省居首位。据不完全统计,朝阳现有山杏、大扁杏林地约240万亩,年产杏核8万吨,其中杏壳6万吨。

看似一组农业数据,与“高新技术”有什么关系?关系可大了!就是依靠这些小小的杏壳,朝阳高新区企业研发的超级电容器专用活性炭(电极炭)是世界上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能使超级电容器电池实现产业化的核心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和优越的性价比。

怎么样,不可小觑吧?在朝阳高新区,更不可小觑的是包含电极炭在内的日益壮大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在短短4年间就脱颖而出。在这里,以超级电容器、绿色电池、电动车、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为代表的新能源电器产业以及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将在2015年实现年产值500亿元,最终突破1000亿元,将朝阳高新区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新能源电器产业集群。

立足优势描绘产业蓝图

2009年之前,朝阳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强。为支撑朝阳市西部产业新区的快速崛起,在巩固发展原有产业的同时,大力促进结构调整,朝阳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决定针对该市已经拥有的成型活性炭产业和专利技术,把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发展节能环保、绿色生态、技术领先的新能源产业作为首选项目,得到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

“2009年2月,辽宁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打造具有朝阳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战略选择,正式确定建设辽宁(朝阳)新能源电器产业集群,成为我国第一个省级规划的新能源电器产业基地。” 朝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信表示,至此,朝阳高新区的“三步走”阶段目标开始明确。

2012-2013年,起步奠基阶段。主要以优化发展环境和招商引资为主,完成朝阳高新区的整体布局。重点加快朝阳高新区核心生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能源电器产业的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通过招商引资和扶持现有企业,形成一批新能源电器龙头企业。整合科技资源,建成8-10个朝阳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5-8个辽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2014-2015年,发展壮大阶段。朝阳高新区将重点做大做强基地龙头企业,同时延伸和丰厚新能源电器产业链,大幅度提高本地配套能力和配套率,加快壮大产业规模,增强竞争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新能源电器产业研发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年产值500亿元以上。

2016-2020年,建设提升阶段。朝阳高新区将重点提升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制定行业标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电器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朝阳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国家重要的综合性新能源电器高新区,实现年产值千亿元以上。

有了3个阶段发展的“指路明灯”,一幅清晰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蓝图跃然纸上。为了尽快形成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朝阳高新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龙头主导、重点突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按照“项目带动、自主创新、资源整合、规模发展、产业集聚”的发展路径,“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二个关键,实现三个突破,打造五大产业,构建五大平台”。朝阳高新区的建设者们开始坚持“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一个充满活力的特色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步步成熟。

精挑细选汇集精品项目

要发展,就必须尽快把“平面图纸”演变为“项目实体”。朝阳高新区紧紧围绕打造新能源电器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在园区拉开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两大主线。各部门克服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等困难,团结一致、心协力,打破8小时工作制,起早贪晚、昼夜奋战,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

经过4年奋战,截至目前,朝阳高新区已建成区域面积达5平方公里,建设道路里程16公里。铺设给排水、供热、电力、通信等管网工程50公里,建成标准化厂房12.3万平方米。集群供电、供暖、给排水、通信、绿化、照明等配套工程日趋完善,已基本达到城市化标准。园区主要道路照明普遍采用风光互补储能技术,使用寿命70年,不但绿色环保,而且成为朝阳市区的一大亮点工程和形象工程。为了让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落地园区,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缩短企业建设周期,园区还建设了中小型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搭建了产业基地公共研发平台。朝阳市政府赋予龙城新区市级管理权限,已建成的1000多平方米公共服务大厅,对于入驻基地项目涉及的所有审批事项均采取“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简便、快捷服务。

为使园区成为一流的新能源电器产业高地,在项目建设方面,朝阳高新区始终坚持项目建设为大、为尊理念,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在抢抓机遇加快新上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完成续建项目的配套服务工作,保证新上项目的快速开工和续建项目的顺畅发展。4年来,朝阳高新区共入驻项目93个,投资总额153亿元,其中独立选址项目72个,已建成投产36个;入驻标准化厂房项目21个,已建成投产16个。

朝阳高新区十分重视产业结构优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在入驻的93个项目中,超级电容器、储能产品类项目10个,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项目10个,电动车类项目4个,风力发电类项目1个,其他高新技术类产业项目68个。辽宁朝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建设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项目、朝阳立塬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 4.6亿元建设的超级电容器生产线建设项目、韩国FUSEI公司与朝阳兰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等一批有影响的重大项目入驻园区,进展迅速。

以朝阳立塬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生产的纯超级电容器和电容型锂电池已于2010年11月通过国家863计划动力电池检测中心的强制认证和委托认证,技术标准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2年1月,辽宁省科技厅组织由超级电容器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立塬公司产品进行成果鉴定。鉴定结果表明:立塬公司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市场前景广阔,具备大规模产业化条件。目前,立塬公司电动大巴、电动轿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多种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型产品已经路试成功,并赢得了产品用户的一致好评。

想方设法集聚创新资源

一个个项目的引进,让朝阳高新区逐渐“串”起一条条新能源产业链。2010年9月,科技部批准朝阳高新区为“国家火炬计划朝阳新能源电器特色产业基地”,一个新能源电器“硅谷”显露雏形。

为了鼓励园区内的企业创新创业,朝阳高新区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强化自身竞争优势、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园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工作,知识产权拥有量呈猛增趋势。几年来,园区企业各类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年均增长30%以上,现已获得各类专利授权114项,并在国内外产业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朝阳高新区积极支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技术升级,提高自身研发生产能力。辽宁朝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坚持“高起点设计,高规格生产,高标准检测”原则,引进国外成套先进设备,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换率达16.2%,位居国内领先水平。辽宁太平洋电梯有限公司在消化吸收美国太平洋电梯研发中心全电脑交流变频变压电梯技术的基础上,着力自主创新,现已建成国内先进的前喷淋处理功能和塑料喷涂一体化全制动静电喷涂流水线。

朝阳高新区高度重视政、产、学、研、金的协同创新,截至目前,园区已引进金能科技、百纳电气等15家企业研发检测机构;常年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先后与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挥优势资源互补,全面推动一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根据朝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依托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辽宁省科学技术年会和新能源领域专家高端对话等一系列重要活动,朝阳高新区引进了一大批战略性产业高端人才和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及创新团队;引进了朝阳海洋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金融担保机构,建立了具有20亿元融资能力的公共融资平台,同时,与建设银行朝阳市分银行、工商银行朝阳市分行、朝阳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及时为企业争取信贷支持。园区不断优化资金渠道,为科技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经过几年的努力,朝阳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工作成效初显。一批重点企业重大技术攻关取得成功。如辽宁百纳电气有限公司研发的轨道交通领域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在超级电容器模块均衡及电器管理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填补了超级电容器在轨道交通领域系统集成技术的空白。朝阳华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钒电池储能系统,在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我国首个储能型风力发电站中成功投入使用并运行正常。

  政策阳光普照平台服务

任何时候,“筑巢引凤”都是高新区必须重视的“后勤工作”。为了栽下更多的“梧桐树”吸引更多的“金凤凰”,4年来,朝阳高新区和辽宁省、朝阳市各部门一直在齐心协力搭建并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并在各项扶持政策上大做文章。

由朝阳市科技局牵头成立的辽宁(朝阳)新能源电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朝阳高新区企业提供公共检测服务。在此基础上,朝阳高新区抽调人员专门成立了创业发展中心,针对企业急需的扶持政策、项目申报、融资贷款、技术研发、产品推荐、人才引进等各类需求提供代理、咨询服务。为使科技型中小企业降低投资成本、缩短建设周期,朝阳高新区现已建成标准化厂房(孵化器)12.3万平方米,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对入驻园区的企业实施2年内免收租金、5年内税收减半的优惠政策。为提高项目落地效率,朝阳市政府赋予龙城新区市级管理权限,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设有39个服务窗口的行政审批大厅,为入驻龙城新区的企业提供“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

在创新扶持政策上,朝阳市专门出台了关于扶持新能源电器产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其中,对于入驻龙城新区的新能源电器类项目,辽宁省科技厅一次给予50万-500万元不等的科技专项资金扶持,优先为新能源电器类项目的固定资产贷款争取各类贴息;对于取得辽宁省省级以上研发成果并在新能源产业集群内实现产业转型的研发机构及人员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于入驻的辽宁省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给予10万-3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截至目前,在辽宁省科技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朝阳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获取各类扶持资金3000万元。

在公共研发检测平台的基础上,除了以标准化厂房为载体,引进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百纳电气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研发检测机构外,辽宁朝阳光伏科技公司的晶硅太阳电池检测及研发中心也已正式投入使用,并被辽宁省发改委批准为省级晶硅太阳电池检测研发重点工程实验室,目前该研发中心正在组织申报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

此外,为支持创业者到孵化器创业,朝阳高新区还在资金、财税减免、科技扶持、简化办事程序等方面给予入驻孵化器企业特别支持。首先,建成了12.3万平方米的企业孵化平台,用以整合资源,为新能源电器产业发展提供软、硬件服务,包括场地服务、物业服务、商务服务以及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管理培训、风险资金和国际合作等。二是确立税收减免政策,营造良好的孵化运行外部环境。在税费减免方面,入驻企业投产后3年内,企业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部返还企业,用于支持企业发展。同时,需要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免收,劳务性和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收取。三是加强入孵企业管理,提高入孵企业质量。建立企业入孵的“优胜劣汰”机制,严把入孵企业质量关,从企业的带头人到员工团队,从入孵项目到市场前景等多方面进行考察,把创新能力强、产业化前景好,并符合新能源电器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选到孵化器来培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能源领域市场化步伐将加快,油改、气改、电改等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和普通百姓生活的产业将会迎来重大的变革。”在王信看来,当前的宏观形势正是朝阳高新区下一步发展的大好机遇,朝阳高新区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扩充经济总量,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在科学发展与谋划下,朝阳高新区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犹如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本报记者 潘忠颖报道)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 上一篇:浙江临海打造绿色药都,循环改造倒逼药企转型
  • 下一篇:青海着力推动15个重大产业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