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我国钢贸企业发展须多渠道获利

时间:2013-06-20

从日前召开的北京地区钢铁营销50强颁奖大会上获悉,2012年北京钢铁贸易行业的集中度和销售量有所提升,但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导致销售额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与会专家认为,在钢铁产能过剩、钢材市场供大于求、钢贸行业进入微利的时代,钢贸企业要加强创新,从靠交易获取利润到靠服务获取利润,从做中间商到从产业链上下游获取利润,再到挖掘渠道资源利润。

钢材销售“量升价跌”

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50强钢贸企业实现年销售量2769.6万吨,比2011年增加227.3万吨,同比增长8.9%;集中度比2011年有所提高,前10强企业年销售量占到50强企业总销量的49.9%,与2011年相比上升了2个百分点。不过,受供应过剩需求增长放缓影响,钢材价格下跌导致销售额有所下滑。去年50强企业的钢材销售均价比2011年下跌642元/吨(降幅为14.47%),销售额为1051.54亿元,比2011年减少77亿元,降幅为6.82%。

数据还显示,2012年北京50强钢贸企业的总体融资规模达到102亿元。2012年北京50强钢贸企业融资规模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占融资企业总数的14.7%,比2011年下降9.4个百分点;融资规模为1亿元~2亿元的企业占17.7%,比2011年下降6.5个百分点;融资规模为1亿元以下的企业占67.7%,比2011年大幅上升15.9个百分点。

2012年,北京钢贸企业面向终端用户的销售量明显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50强钢贸企业销售给终端用户的钢材为1045.3万吨,占总销量的37.7%,比2011年增长44.5%。其中,向终端建筑工程企业销售667.4万吨,比2011年增长41.1%,向终端生产制造企业销售174.4万吨,比2011年增长31.1%,向终端加工企业销售177.4万吨,比2011年增长55%。

钢贸企业须转换角色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周林燕表示,今后钢贸企业的出路只有转换角色,由钢贸商向流通商转变,由单一的交易活动向供应链的链主转变,加快流通产业的产业融合,从采购到生产、销售、直至回收的各个环节,形成环环相扣的链条,将采购、加工、信息、技术、金融各环节加以绑定和固化,将钢贸企业的业态从单一的交易形式向流通领域延伸,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获取丰厚的利润。

周林燕同时强调,今年以来国内钢市跌破了近3年多的低点,螺纹钢刷新4年的新低,目前依然是跌势难改。在这种市场条件下,钢贸企业与其消极等待,不如以更大的决心杀出一条血路,以更加先进的经营模式求突围,经历创新所带来的暂时痛苦,求得长远的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钢贸企业首先要正确看待钢贸行业的景气度,对钢贸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应过分悲观;其次要积极拓展融资方式和渠道,现在各种融资渠道正在不断打开,单一的从银行进行融资的渠道已不适应当前市场,因此钢贸行业可以多方位拓展融资渠道。刘长庆同时强调,钢贸企业还要利用电子商务,实现网络化经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钢铁电子商务打破区域界限,集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和物流于一体,使信息更加公开化、价格更加透明化、地区差价缩小化,使从生产、流通到终端用户的供应链变短、成本降低、流通效率提高,因此钢贸企业选择电子商务是发展的大势所趋。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 上一篇:钢铁深陷过剩泥沼 市场手段需去产能
  • 下一篇:钢铁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三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