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洋中药”的反食敲响了中药产业的警钟

时间:2013-12-23

近年来,我国中药产业在驶进现代中药国际化的轨道上,遇到了质量安全、市场接受度不高等众多问题。向多样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积极有效地协同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成为了当前行业的重点。

目前,韩国、日本、美国等直接垄断了中成药国际市场约90%的份额,特别是日本和韩国,大批量地从中国进口粗加工的中药原料精加工成中成药。而中国在出口不足5%的份额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出售中药原料和低端产品创造的,附加值高的中成药比重只有25%。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药出口约160亿元,仅占整个中药产业规模5156亿元的零头。加上国外药企从中国进口药材提取物,在国外进行深加工以后,变成“洋中药”高价返销,这与中国传统中医药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洋中药”正在反食中国市场。而转化能力差、科技含量低、标准体系缺失、加工方式落后、有害残留超标等,正是阻碍我国中成药出口的主要原因。

此外,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产量的锐减和价格的频繁波动,也给中药生产的科技化和规范化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国中药方面的科技研发与生产加工应用脱节,必须加大投入,大力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

在中药产业国际化路上,相关企业亟需开发研制具有独立品牌的中成药产品,从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要采取措施,避免“洋中药”反食中国市场的行为。

来源:中国制药机械设备网

  • 上一篇: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是药机企业的重要战略
  • 下一篇:优化全产业链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