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全球统一天然气市场定价机制难产

时间:2017-05-11

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在参加首期页岩气高级技术与管理培训研讨班时发表讲话认为,全球天然气价格由于供应形势、监管体制以及油企价格联动机制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其很难像原油一样,实现全球统一的定价机制。

目前的情况来看来,全球最低的天然气价在北美地区,日韩两国两国的天然气价格处于全球最高水平。以美国和日本为例,美国在2012年的进口天然气平均价格是2.86美元/btu,日本则进口天然气平均价格则高达16.9美元/btu,价格相差7倍之多。

未来全球天然气价差缩小

不同于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相对分散,不能形成像WTI、布伦特这样的核心定价产区以决定标杆价格。另外天然气交易的方式也和石油交易完全不同,石油交易是天天或者时时进行的。而由于大多数天然气买卖合同是长期的,天然气交易一时还难以形成像欧佩克那样的定价机制。一位能源公司的负责人曾表示,"由于双方的供应协议是不可能改变的,因此也就不需要天然气欧佩克"。

贾承造认为,随着LNG市场的爆发性增长,以及天然气管道的大规模修建,较大的区域性价格差异在将来将会逐步缩小。

目前全球天然气市场主要分为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市场。

全球主要定价机制也有三种,一种是通过区域性市场竞争制定价格,例如美国和英国,主要价格基准分别有亨利枢纽价格HH和国家//点价格NBP;另一种是通过与油价挂钩联动,例如欧洲大陆则混合采取与石油挂钩的长协价和枢纽定价两种机制,而在东亚市场,与石油挂钩的长协价则占据显着的主导地位;第三种则是靠政府限价区间,例如中国。

美国页岩气革命不仅促使原本出口到美国的LNG转向其他市场,美国自身也将成为天然气出口国,并通过LNG的形式向东亚国家出口。2012年和2013年,韩国、印度和日本的公司分别获得从美国进口LNG的合同。尽管这两项合同的贸易量不大,但都是采取美国亨利交易枢纽HenryHub的市场价格定价,这将对传统的东亚天然气定价机制产生冲击。

另一方面,管道一直是天然气生产大国出口天然气的重要途径。亚洲几条大的天然气管道建成后,天然气进出口贸易量将得到很大提升。以日本为例,日本在2012年重新考虑铺设通向俄罗斯的海底天然气管道。根据计划,这将是一个从俄罗斯库页岛(俄称“萨哈林岛”)途径北海道直达东京,全长约1400公里的巨大工程。这一项目将由日本国内的企业联合主导,总投资约50亿美元,工期为5-7年。管道建成后将可消化一大部分日本国内市场的天然气需求量。供应量的加大,势必在需求端对天然气价形成一定影响。

区域定价机制成替代方案

在全球天然气价格机制迟迟不能被落实的大环境下,区域天然气定价机制成为各国极力追求的替代方案。在东亚地区,日本和中国都有意建立以本国为交割地的东亚天然气现货和期货市场。

与美国前期一样,中国现在采取的是政府限价的天然气定价模式,这种定价模式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天然气市场化规模开发的最大的阻碍。

中国国内天然气价格扭曲,价格机制未理顺,国际国内价格不能形成有效疏导,这是中国建成东亚天然气交易中心和参与定价机制建设的最大障碍。目前中国天然气以政府定价为主,属于静态管理,不能有效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阻碍了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发展。

根据这种定价机制,政府基于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进口成本,再考虑企业的合理利润来核定天然气井口价或进口价,加上净化费、气化费、管输费和城市配送费等,最终形成终端价格,其本质为供应推动型的成本加成法。但在目前供应来源和形式日渐多元的情况下,政府很难再进行有效的价格核定,目前已经出现天然气进口价格与终端价格倒挂的现象,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

反观日本,日本具有较为成熟透明的国内天然气定价和调节机制,国内国际市场和上下游价格疏导较为通畅,企业具有较好的成本回收和利润保障机制。以日本燃气价格制定为例,日本在核定气价的基础上给予公司投资合理的利润回报,并要求不能对同一性质的用户采取歧视性价格。

能源局前任局长张国宝在发表对中国天然气产业看法的时候多次谈到“气价是制约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气价问题不但影响国内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同样影响了中国在区域定价体系中的话语权。

全球统一的天然气定价机制迟迟难以形成,建立区域统一的天然气市场就更为意义重大。东亚市场是未来最重要的天然气消费市场之一,中国与日本竞争区域定价权力的斗争将会日趋激烈。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 李自琴

  • 上一篇:促进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须强化需求管理
  • 下一篇:“三桶油”集中布局全球油气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