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我国葡萄酒行业机遇大于挑战

时间:2013-06-21

近期,我国酒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又提出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一时间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各级部门纷纷颁布“禁酒令”。加上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明察暗访通报和严处部分违纪事件和人员,为了削减“三公经费”政府部门压缩了政务和商务接待,减少各种会议,并且提出了不吃请、不请吃的口号。这些措施大大减少了酒类的消费数量,加之近几年进口葡萄酒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许多企业一时没有应对措施,造成产量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一、当前我国葡萄酒行业面临的新问题

1、增速放缓、部分企业产量下降。

⑴近六年2007-2012年我国葡萄酒的产量及增幅。

2007年66.50万千升同比增长37.05%;

2008年69.83万千升同比增长23.40%;

2009年96万千升同比增长27.63%;

2010年108.90万千升同比增长12.38%;

2011年115.70万千升同比增长13.032%;

2012年138.20万千升同比增长16.90%。

以上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葡萄酒总产量虽不断提升,但是增速趋缓,其中不乏部分企业产量下降。

⑵进口葡萄酒虽数量不断增长,但增速不大。

2007年12万千升同比增36.36%;

2008年16.33万千升同比增8.70%;

2009年17.12万千升同比增5.63%;

2010年330.48万千升同比增78.04%;

2011年36.16万千升同比增18.64%;

2012年43万千升38.81万千升同比增19%。

⑶国产酒仍占主导,但比例逐渐下降。

2007年-2012年分别为94.02%,93.95%,84.87%,78.13%,76.19%和76.27%。

2、酒类行业突发事件频出,几乎涵盖所有酒种。

众所周知,近两年,随着国家、社会、媒体以及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和重视,很多问题食品被媒体曝光,酒类产品也不例外,葡萄酒中农药残留,白酒中的塑化剂,“甲醛啤酒”,氨基甲酸乙脂黄酒等相继被媒体曝光,虽然有些报道存在一些问题,但从中可以折射出一种社会现象,应当引起食品企业特别是酒类行业的高度重视。

3、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对葡萄酒行业有很大的影响。

中央提出全面转变工作作风,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严格限制“三公经费”公款出国、公款用车、公款消费。特别今年1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一文上作出批示:“反对浪费提倡勤俭节约”后,全国各地各部门相继发布“禁酒令”,一时间上下禁酒,军地禁酒,驾驶员禁酒已蔚然成风。特别是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明察暗访,曝光了一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违纪人员,并进行了严肃处理。使部分抱有幻想的人员打消了念头,从而直接影响了酒类行业的业务,特别是高档酒的消费量急剧下降。去年下半年以来,葡萄酒的消费量大减,许多企业销售量下降,特别销售额大减,有的企业甚至出现严重亏损,这些政策性变化使我们酒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二、纵观当前形势对葡萄酒行业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机遇大于挑战。

1、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将是长期的,绝不能昙花一现,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首先,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反对腐败是我党我国人民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也是从严治党,保持我党本色的现实要求。其次,“三公经费”用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广大纳税人的钱,他们绝不会再容忍公职人员奢侈浪费。第三,新一届中央领导在多个场合提出了三年之内不提高“三公经费”的严格要求并身体力行,体现了中央领导反对奢侈浪费、反对腐败的决心。因此,酒行业的同行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形势的变化。推崇高档消费已被反对奢侈、过度浪费和提倡合理消费所取代,已开始逐步回归到理性消费的时期。

2、21世纪是质量世纪,更加强调质量的重要性,葡萄酒行业面临严峻考验,质量问题无法回避。

国家提出了质量振兴、质量发展、质量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质量振兴的目标已经实现1996-2010,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质量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在建设质量强国的目标、方针、政策方面要优化质量环境,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全面进入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达到质量强国的目标。在这样一个大的质量环境下,葡萄酒行业如何适应环境、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3、发展仍然是酒行业的主流趋势。

⑴扩大内需促增长仍然是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经济政策。2013年召开的十二届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于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7%,消费对其贡献率为55.5%,可见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低迷的环境下,我国政府必然会通过必要的政策推进消费持续增长,实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提升的目的。

⑵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主要是:经济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进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八大还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粗略计算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要增长7%左右,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可想而知,随着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必将大大提高,中国人几千年的饮酒习惯必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幸福指数的提高而极大地促进酒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代表健康的高品质葡萄酒发展。另外,随着社会进步和分配制度的调整,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断从金字塔形向着两头尖中间大的椭圆形变化,中产阶级占社会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一阶层的崛起必然带来消费市场的变化。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定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⑶城镇化建设对促进经济增长意义重大,也是促进酒业发展的重大利好。

新型城镇化成为普惠民生、改善就业的战略主线。有经济学家预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新型城镇化承载着最大内需所在,随着经济社会增长和效益的提高,新城镇化代表了经济结构的转换,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升级。大量农业人口市民化,必将直接促进消费形势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以上各方面对酒类行业特别是葡萄酒业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谁能够在这个战略转型的非常时期,认清形势,及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思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生产出质量优质、价格合理满足主流消费市场需要的好产品,谁就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我国的葡萄酒市场需求很大,随着社会和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随着中产阶层比例的扩大,市场对葡萄酒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增加。当前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要着眼未来、看到希望、看到利好、看到光明。

三、几点建议。

1、静下心来理清思路,顺应潮流,及时应变,作好定位。

现在需要大家静心思考,重新定位。首先要转变发展方式,从盲目扩大浮躁追求利益转变为理性发展,也就是要符合实际,符合国情,符合客观需求。其次是转变营销观念,从追求高端消费、公务消费和商务消费向追求公众群体消费、主流消费转变,用价格杠杆经济规律来调整市场,提倡薄利多销,让老百姓喝得起酒喝得起好酒,不断提高消费层次。抓住主流消费市场是今后一个时期内企业发展的最好机遇。第三要把着力点放在追求质量安全为本上,而不是追求数量。要在产品安全和质量上下功夫,在育苗育种、基地建设和葡萄管理、改进工艺等各环节完善安全措施,提高产品质量。

2、加强对原料质量的研究,推广优良品种区域化。

众所周知,原料质量是影响葡萄酒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特别重视原料对酒质量影响的研究。每个企业都应按照国家对葡萄酒企业的基本要求建设自有葡萄基地,选育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种植的优良品种,科学种植和管理,特别是施肥、施药要建立在质量安全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安全质优的原料。这是今后葡萄酒酒企业的立足之本,是打造品牌、树立形象、持续发展的基础。

3、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葡萄酒本身是一种个性化产品,不同产区、不同年份品种、不同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各不相同。一款真正好的葡萄酒,除一般质量要求外,最大特点就是具有独特、不同于其他的个性特征,具有独特个性的产品与其他产品没有可比性,才能充分展现自我,长久发展。

4、要重视应对突发事件,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

大家知道,近几年食品事件频出,酒类产品更不例外,几乎各酒种都被媒体曝光,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打击。根据以往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看,多数企业遇到类似问题,不能及时做出恰当的处理,缺少应对措施,往往使得事件扩大化。张裕公司对葡萄酒“农残”事件的处理就非常及时和恰当,因此很快得到平息,值得我们借鉴。根据事物发展规律,今后的突发事件一定还会不断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企业甚至行业都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要有处理预案和应对措施。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自身产品质量以及安全上下功夫,减少和避免事件的发生。

酒行业已经步入了战略调整期,回归真正的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更加重视性价比,更加重视主流群体消费,更加遵重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这个时候,只要能及时高效的调整思路,调整好产品定位和经营方式,抓住社会变革和发展带来的机遇,就一定能够走出逆境,快速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新征程。

来源:逸香网

  • 上一篇:婴幼儿奶粉不准贴牌分装整顿细则严厉
  • 下一篇:饮料企业争端背后存隐形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