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经济学家对未来经济形势存分歧

时间:2017-05-10

中国经济增速是步入下降通道还是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全面改革大幕后,这一话题成为各方一致关心的热点议题。上周六举行的2013年信诚基金年度金融书籍论坛也将这一话题列入主议题,尽管经济学家们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速问题进行分析,但学界一致认为,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惟一出路。

出席论坛的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受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不平衡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未来是放大的下降趋势。

彭文生解释道,人口结构失衡带来的劳动力下降趋势、投资率降低及储蓄率太高以及生产效率的下降,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三个因素中,劳动力下降、投资率下降的趋势也很难改变,而生产效率提高,受益于我们经常说的经济体制改革。所以把这三个放在一起看,我们做一个估算,估计难以改变大的方向——经济往下走的方向。”

不过,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并不认同上述“中国高速增长期已经结束”的看法。

在王小鲁看来,导致中国继续高速增长的很多潜在条件仍然存在,如中国的城市化率现在刚刚超过50%,要达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比如80%甚至90%,中国还有几亿人口要从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这些是无疑继续成为未来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因素。而未来经济增长可能要更多依赖技术进步。中国在这方面潜力才刚刚开始发挥,在中国未来技术进步方面是有非常大的潜力。

不过,尽管对未来的经济增速有分歧,但对于改革,各方却一致看好。

彭文生认为,如果经济体制改革落实到位,将能够限制经济增长下降的幅度。“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的估计,如果中国政府的职能效益在未来十年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的话,我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概有1-1.5个百分点左右。”

来源: 北京商报 宋娅

  • 上一篇:新形势下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 下一篇:发行利率、发行价格等以市场化方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