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财经新闻 > 原油期货

甲醇年报:供应压力逐步显现 甲醇期价前高后低

时间:2018-01-05
走势评级:甲醇:看跌

报告日期:2018年1月5日

★引言

2016-2017年间甲醇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国内甲醇产能过剩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进入2018年,供应扰动因素将会常态化,不过国内外新增产能扩张将带来供应增量,与此同时,甲醇价格居高不下已经对下游的盈利性和开工积极性造成不利影响,由此甲醇供需的均衡与失衡将会更为频繁的转换。

★国内甲醇产量增速料将小幅提升

2018年国内甲醇供给侧扰动因素很可能常态化,不过新增产能投产计划增多,预估2018年商品化甲醇产量增量约为250万吨。

★海外增量货源将在下半年冲击中国市场

2018年伊朗与美国共有3套大型甲醇装置计划投产,涉及产能570万吨/年。基于投产进程与船期因素,预估2018年中国甲醇进口量同比将增加100万吨,并且冲击的时点大概率在下半年。

★甲醇需求增量将略不及供应增量

甲醇传统下游需求虽然盈利改善,但终端增量需求受限; CTO/MTO领域短期驱动力弱化;甲醇制氢与甲醇燃料领域的增长空间引人遐想但存在基数问题。基于年度,我们预估2018年甲醇下游需求增量在250万吨附近,略不及供应增量。考虑到1季度供给侧扰动因素犹存并且期货大幅贴水,预计中短期甲醇期价将维持高位,直至国内外新增产能形成供应冲击,甲醇价格将面临下行压力。

★投资建议

预计2018年甲醇期价在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1季度MA1805合约多单可继续持有至3150元/吨附近,在2-3季度,建议布局MA1809合约空单,目标价为2300元/吨附近。此外,建议关注多MA1805、空MA1809套利策略。

★风险提示

国内外新装置投产进程,以及煤炭、天然气与原油价格的波动将增加甲醇市场的不确定性。

1

2017年回顾:扰动因素促使甲醇供应趋于紧张

2017年国内甲醇市场供应端出现两个新变化:一是进口量同比出现缩减,华东地区中下游企业更多地转向采购内地货源;二是受限于原料,焦炉气制甲醇与天然气制甲醇的装置负荷在采暖季大幅降低,由此国内甲醇供应总量呈现低速增长。对于需求端,甲醛等传统需求保有增量,MTO及醇醚燃料等新兴需求领域仍在扩张,于是甲醇市场在下半年逐步呈现供应偏紧态势,甲醇价格也攀升至历史高位。

基于产能周期来看,国内甲醇产能过剩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甲醇行业景气度在2016-2017年间持续提升。进入2018年,供给端的扰动趋于常态化,市场对于供应端的关注点还在于国内外新增产能投产带来的增量供应情况,与此同时,居高不下的原料价格已经对于甲醇下游企业的盈利性和开工积极性造成不利影响,边际上甲醇供需的均衡与失衡将会更为频繁的变动,由此甲醇价格的变动节奏将更为关键。

2

2018年国内甲醇产量增速料将小幅提升

2.1、2017年国内甲醇市场受到供给侧因素扰动

2015-2016年间,国内甲醇产量增速在7%以上,然而在2017年,产量增速降至4.3%附近。单就扩能而言,山东等地新增产能规模明显增加,但实际释放产量有限。更为关键的是,供给端的扰动因素增多,焦炉气制甲醇、天然气制甲醇的开工负荷频频受到制约,这也是2017年1、3季度甲醇产量同比明显增加,4季度供应增长并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结合生产工艺与产能布局分析,2017年国内甲醇产量此消彼长的现象非常明显:1、四川、青海等西南地区甲醇产量在1季度增幅最为明显,表明高利润一度刺激天然气制甲醇产能复产以及提升负荷,但在4季度这部分产能再度受到压制;2、宁夏、内蒙古、河南等煤制甲醇集中地的产量增量最多,这也符合煤制甲醇利润高企促使生产商着力提升负荷的背景;3、作为扩能集中地的山东地区甲醇产量总量同比基本持平,侧面表明焦炉气制甲醇开工受限损失了部分产量;4、氨醇联产的主产区―贵州甲醇产量明显收缩,直至目前氨醇联产的盈利性依然不佳。

总体而言,2017年甲醇产量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增产能释放产量有限、不同工艺之间此消彼长,高利润虽然刺激煤制甲醇生产商着力提升负荷,但氨醇联产、焦炉气制甲醇以及天然气制甲醇的收缩则抵消了部分增量。进入2018年,供给端此消彼长的状态仍将延续,增减量的相对水平以及时点将尤为关键。

2.2、供给侧扰动因素很可能常态化

【年度报告-甲醇】供应压力逐步显现,甲醇期价前高后低

2.2、供给侧扰动因素很可能常态化

基于当前政策环境来看,环保与“煤改气”的一系列影响将延续至2018年。考虑到“气荒”与华北采暖季限产在2017年的影响集中体现在4季度,而在2018年相应的影响将会作用于1、4两个季度,可以说供给侧扰动因素将会常态化。

首先,虽然环保部、发改委等部门出台多项举措阻止了“气荒”的进一步恶化,但在无条件保障采暖用气的框架下,西南地区天然气制甲醇装置在1、4季度仍会受到原料端的制约。自2017年11月底以来,青海、四川等地的天然气制甲醇装置纷纷停车,天然气受限几乎波及了所有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产能,这些产能至少春节后重启。

十九大将“防治污染”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接下来环保高压仍是常态,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的大气污染治理也会继续推动,焦炉企业的采暖季限产致使焦炉气制甲醇装置负荷平均降低3成左右,按照采暖季将于3月31日结束来看,以焦炉气为原料的甲醇装置负荷在1季度难以提升。

氨醇联产部分装置长期处于停车状态,近期尿素等产品价格上涨有利于企业盈利修复,但氨醇联产企业的直接原料为天然气或无烟煤,氨醇联产企业利润普遍受到原料价格上涨的压缩。此外,氨醇联产装置普遍规模在20万吨以下,落后产能成本偏高也是一大困扰。

总体来看,国内煤制甲醇产能集中在西北地区,受到环保等供给侧扰动因素的影响较小,但天然气制甲醇、焦炉气制甲醇以及氨醇联产工艺受到的供给侧扰动很可能常态化,在2018年1季度,部分装置负荷受制约的状况将会持续。

2.3、2018年国内甲醇产能扩张计划同比增多

2.3、2018年国内甲醇产能扩张计划同比增多

2017年国内甲醇产能扩张规模与2016年基本相当,由于大型装置配套下游,初期外售的210万吨新增产能带来的供应增量在75万吨左右。

与此前的市场预期相比,部分新建甲醇装置再次出现了延迟投产的问题,其原因在于:一、部分项目存在手续不全现象,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方法》规定,在项目建设前,需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证件,按规定取得施工证后方可开工建设。二、部分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加之安全生产方面要求更为严格,于是项目投产进程推迟。

2018年国内计划投产项目规模庞大,并且集中为煤制甲醇项目,但我们预计最终对市场构成实质冲击的项目将会明显少于计划量。根据我们的梳理,2018年国内甲醇扩能合计700万吨,其中延安能化与久泰能源的甲醇项目将与配套下游MTO装置同步投产,预计不会进入商品化流通过程,鲁西化工(000830,股吧)与安徽昊源后期也有计划配套下游MTO装置,但在投产初期预计外售为主。基于2017-2018年新装置投产情况以及供给侧扰动因素的影响,我们预估2018年国产商品化甲醇货源增量在250万吨左右。

3

海外增量货源将在2018年下半年冲击中国市场

3.1、2017年是海外甲醇装置扩能的“空窗期”

近几年间,国际甲醇市场关注度最高的在于两大变化:一是页岩气革命之后美国甲醇产业的复苏;二是伊朗经济制裁解除之后甲醇产业重回产能扩张之路。可以说,2013年以来,海外甲醇产能扩张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伊朗,其他地区的产能扩张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由于装置建设进程的原因,2017年是海外甲醇扩能的“空窗期”,海外几乎没有大型新装置的投产,于是海外甲醇贸易主要是存量货源的博弈。2-6月间,中国一度成为全球甲醇市场的价格洼地,从而导致3-8月间,我国甲醇进口呈现缩量趋势,11月前后国内甲醇价格拉涨令套利窗口部分打开,进口规模明显增加,然而以2017年全年来看,中国甲醇进口同比收缩近50万吨。

3.2、伊朗与美国共3套大型甲醇装置计划投产

3.2、伊朗与美国共3套大型甲醇装置计划投产

伊朗与美国的甲醇产能扩张周期并未终结,几套项目建设接近尾声的甲醇装置将在2018年进入投产期。具体来看,伊朗Kaveh、Marjan,美国OCI共3套装置,合计570万吨新增产能预计投产,相当于海外产能规模扩张10%。考虑装置调试等进程需耗费时间,预计这3套大型装置将在2018年2-3季度对全球市场形成冲击,在2018年带来的海外增量货源预估约有250万吨。

3.3、2018年中国甲醇进口量料将增加100万吨

【年度报告-甲醇】供应压力逐步显现,甲醇期价前高后低

3.3、2018年中国甲醇进口量料将增加100万吨

伊朗国内几乎不配套甲醇下游,长期以来又将中国视为甲醇出口的最主要目标市场,近几年间,伊朗约50%-60%的甲醇产量销往中国,按此比例估算,伊朗Kaveh、Marjan在2018年正式投产后,伊朗甲醇月度产量将增加33万吨,其中约18万吨新增货源可能销往中国,以2017年国内平均70万吨的月度进口量基数来看,伊朗增量货源流入中国市场将是不小的冲击。

近些年,随着新装置的投产,美国甲醇自给率明显提升,从而令美洲、新西兰等地的甲醇货源转向流入亚洲,2018年美国OCI公司一套175万吨/年的甲醇装置投产,虽然美国直接向中国出口的套利窗口较难打开,但美国新增扩能会导致国际流通货源向中国发货增多。

预估2018年中国甲醇进口量同比将增加100万吨,并且同比出现增量的时点大概率在下半年。值得关注的是,虽然2018年新装置投产会带来国际增量货源,但有两点不确定因素会抵消新增货源的影响:一是特立尼达等现有存量装置能否满负荷释放产量存疑;二是沿海甲醇制烯烃企业的盈利不佳,工厂长约采购量可能降低。

4

沿海甲醇市场整体处于去库存阶段

2017年甲醇供应低速增长,终端需求却有不少亮点,结合可流通库存数度紧张的状况来看,甲醇产业链在2017年下半年经历了去库存过程。近期无论是沿海库存还是西北工厂库存都处于偏低水平,市场各方对后市预期偏谨慎,短期内主动补库的可能性不大。

5

甲醇下游需求端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7年年底甲醇需求格局出现新状况,一方面,随着国内煤改气的推进,甲醇作为燃料需求呈现异军突起之势;另一方面,由于盈利性受到挑战,国内甲醇需求占比最重的甲醇制烯烃行业(MTO装置)则是不断退守。进入2018年,甲醇需求层面可能仍会面临此消彼长动态调整的局面。

5.1、传统下游行业盈利改善,但终端增量需求受限

近些年甲醇传统下游需求――甲醛、醋酸、二甲醚、MTBE等行业都在经历着产业调整,2017年多数传统下游行业的盈利状况改善,但随着甲醇原料价格攀升至高位,成本提高致使盈利改善的持续性存疑,对于2018年,我们更为关注终端需求的增量空间。

5.1.1、甲醛终端需求面临萎缩风险

2016-2017年房地产市场高景气带动甲醛产销出现反弹,根据百川资讯数据,截至11月,国内甲醛累计产量达1000万吨,同比增长9%,具体来看,主要的增量集中在上半年,而在下半年,终端需求显现出颓势。

近些年,国内甲醛产能规模基本维持在3300万吨左右,长期利润微薄以及环保审核严格令生产商扩能积极性普遍偏低,2016-2017年间,甲醛行业盈利略有好转但还不足以刺激企业扩大再生产,同时环保、安监空前严格也限制了部分小企业的开工负荷。甲醛行业进入产业调整升级阶段,大型甲醛工厂的盈利状况在2017年有所好转,但行业整体尚未摆脱产能相对过剩、平均开工负荷偏低的局面。

进入2018年,环保行动对于甲醛企业的开工仍有制约,更为关键的是,房地产投资与销售均有下滑风险,同时人造板甲醛释放量强制性标准将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与装修密切相关的甲醛消费恐将表现不佳,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预计2018年甲醛产量将微幅下滑2%左右,这意味着对于甲醇原料的需求约降低10万吨。

5.1.2、MTBE爆发式增长期已过

【年度报告-甲醇】供应压力逐步显现,甲醇期价前高后低

5.1.2、MTBE爆发式增长期已过

受汽油需求持续增长拉动,作为调油组分的MTBE需求也在稳步增加。近些年,国内MTBE新增产能不断释放,2017年,国内新增产能合计达235万吨,由此也带动MTBE产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山东地区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张。

未来MTBE市场将面临挑战,一是新能源汽车在崛起,汽油市场的扩张速度放缓,二是油品升级引爆MTBE需求的高峰期已过,近期政策层面力推乙醇汽油,MTBE作为调油原料的前景并不乐观;三是MTBE生产利润在2017年底走弱,地炼成品油开始降价促销,调油的可操作空间受到挤压,预计2018年MTBE产量增幅可能回落至20万吨附近。

5.1.3、二甲醚行业呈现企稳迹象

【年度报告-甲醇】供应压力逐步显现,甲醇期价前高后低

5.1.3、二甲醚行业呈现企稳迹象

2014-2016年间低油价环境致使二甲醚掺烧丧失竞争力,二甲醚市场呈现逐年萎缩的局面,然而随着“煤改气”工程深入推进,液化气需求明显增多并且价格高涨,受此拉动,二甲醚行业在2017年下半年出现景气度回升的现象,尤其在采暖季,中原地区的二甲醚企业更是出现了近些年难得一见的产销两旺的局面。

由于二甲醚产销状况在2017年下半年才出现好转,基于年度来看,2017年全年产量预估同比持平,进入2018年,采暖季对于1季度与4季度都会产生影响,二甲醚行业有望延续景气回升的趋势,不过二甲醚掺混并不具备价格优势,甲醇原料的过快上涨更是会挑战二甲醚企业的盈利性,由此二甲醚行业大规模放量的难度较大。我们预估2018年二甲醚产量在236万吨左右,同比增量约为10万吨,带动甲醇需求增量14万吨左右。

5.1.4、醋酸行业有望持续景气

【年度报告-甲醇】供应压力逐步显现,甲醇期价前高后低

5.1.4、醋酸行业有望持续景气

近些年国内冰醋酸产能与产量增速放缓,不过在2017年,由于下游PTA、醋酸乙烯等需求向好,带动醋酸行业整体盈利状况明显好转,行业景气度明显提升。

2017年几套大型PTA装置投产或复产对于醋酸市场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据我们估算,2017年PTA产量增量在300万吨左右,而在2018年产量有望进一步增加400万吨以上。此外,随着乙醇燃料政策出台,醋酸制乙醇工艺逐渐步入商业化运行阶段,这也将为醋酸增量需求提供助力,由此来看2018年醋酸需求仍有进一步增长空间,考虑到暂未听闻新增扩能,预计行业开工负荷将会提升,醋酸行业有望延续景气周期。

5.1.5、2018年甲醇传统需求增量将略不及2017年

5.1.5、2018年甲醇传统需求增量将略不及2017年

甲醇的主要传统下游需求在2018年的表现会继续趋于分化:甲醛终端消费面临萎缩风险,MTBE需求增长高峰已过,二甲醚行业呈现企稳迹象,醋酸行业的景气周期则有望持续。综合来看,此4部分传统需求在甲醇需求领域的合计占比达31%,这31%的需求在2017年的综合增速水平约为6%,2018年其增速水平则可能降至4%附近,即受多重因素影响,2018年甲醇传统需求增量总体上将略不及2017年。

5.2、MTO领域的短期驱动力弱化,但未来有望修复

5.2、MTO领域的短期驱动力弱化,但未来有望修复

伴随着甲醇价格的走强,MTO装置的盈利性受到损伤,部分装置迫于经营压力在2017年底已是停车或降负。外采甲醇制烯烃行业的兴起已有数年时间,盈利状况不佳也已不是第一次,但此次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值得关注。

一直以来,市场普遍重点关注华东几套关键MTO装置的盈利及运行状况,但此次MTO装置亏损困局甚至影响到了西北地区外采甲醇的MTO装置,这意味着边际上需求缩减的弹性增大。此外,由于甲醇与烯烃市场的主导因素不同,此次MTO企业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面临盈利状况不佳的局面。

未来3年间,国内仍有新增甲醇制烯烃装置投产计划,吉林康乃尔、山东鲁西化工、安徽昊源、南京诚志四期、青海大美和天津渤化等项目都有推进消息,按照这些MTO装置的规划,国内合计仍会产生1000万吨的甲醇增量需求,增量规模不可谓不大,然而装置投产延迟会令需求的释放大幅延后。

截至2017年底,仅有吉林康乃尔具备开车条件,鲁西化工与安徽昊源的MTO装置虽然计划2018年建设完成,但建设进程延迟的可能性很大,更为关键的是,如果MTO装置盈利状况持续不佳,具备开车条件而推迟达产的装置不会是个例。按照计划估算,吉林康乃尔、鲁西化工与安徽昊源合计会带来290万吨/年的增量甲醇需求,但装置建设进程的问题以及经济性问题大概率会阻滞这部分需求的释放。

现有MTO装置同样受到亏损的严重挑战,常州富德长期停车,浙江兴兴能源在1月间停车检修,山东地区阳煤恒通与山东神达降负,如果当前状况持续,则意味着在2018年不仅新增MTO装置大概率全面延迟投产,而且存量MTO装置的需求也会缩减。

回顾历史行情,大规模新增MTO装置曾拉动甲醇价格攀升至历史高位,MTO装置利润受损、需求萎缩也曾打压甲醇价格自高位回落,虽然各套装置配套下游及副产品会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企业出于上下游关系维护等考虑也会谨慎选择降负或停车,但显然近期MTO装置亏损问题已经波及行业内大多数企业,这意味着MTO装置亟需盈利修复。

MTO装置的盈利性修复可以依赖烯烃价格的上涨,也可以依靠甲醇原料价格的下跌,也就是说盈利修复是动态而非静态过程,按照当前烯烃产品价格估算,甲醇现货价格在2900元/吨附近基本可以实现盈亏平衡,这意味着MA1805合约相对现货的大幅贴水已经反映了MTO装置的盈利性修复问题,只是现货市场还需修复。

由于现有MTO装置的开工负荷将依赖于盈利性,该领域的甲醇需求增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暂时按照常州富德继续停车、浙江兴兴能源短期停车、吉林康乃尔尝试开车(年中左右实现6成负荷)、其他装置稳定运行估算,2018年甲醇制烯烃领域的增量原料需求约为90万吨。

5.3、甲醇制氢与甲醇燃料领域前景广阔

【年度报告-甲醇】供应压力逐步显现,甲醇期价前高后低

5.3、甲醇制氢与甲醇燃料领域前景广阔

5.3.1、甲醇制氢发展可期

甲醇制氢工艺具有投资低、无污染、成本低等优点,是中小规模制氢的最佳方法,炼油业是氢气最大的终端市场。近些年,山东地炼崛起,在传统的炼厂干气制氢、油制氢、天然气制氢和煤制氢之外,山东地炼也在大量采用甲醇制氢路线作为油品升级的氢源。从单耗上来讲,一套10000Nm3/h的甲醇制氢项目年消耗甲醇4万余吨,近两年间山东地区建成的大型项目总规模已经接近30万Nm3/h,对应的甲醇需求超120万吨/年。

随着油品质量升级、渣油脱硫、重油精制、柴油改质等领域的深入发展,炼厂氢气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甲醇制氢在国内甲醇需求结构中虽然暂时占比不大,但却是最具成长潜力的组成部分之一。

接下来东方华龙、东营齐润、广饶科力达石化、滨州邦联新能源、福建申远新材料等企业的甲醇制氢项目正在推进,这些项目将带动68万吨增量甲醇需求。此外,山东省具备国VI标准成品油生产能力的地炼企业超过20家,国VI汽柴油生产总能力超过2300万吨/年,这些企业都需通过汽柴油加氢等装置实现油品升级,目前其中10家左右地炼企业配套建设了甲醇制氢装置,未来不排除其余企业筹建甲醇制氢装置的可能。

5.3.2、甲醇燃料需求异军凸起

5.3.2、甲醇燃料需求异军凸起

甲醇的清洁燃料属性已经被市场关注了很长时间,随着我国环保监察力度的显著提升,甲醇燃料作为能源替代产品在2017年呈现异军突起之势。尤其在“煤改气”工程大力推广的背景下,醇醚燃料的需求被高度关注。

甲醇作为直接燃料的应用范围不断在拓展,其中包括车用燃料、船用燃料、甲醇锅炉等领域。包括甲醇、乙醇在内的能源替代产品之所以步入大众视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燃烧清洁、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长周期来看,全球寻找高性价比能源替代产品的步伐从未停止,国内的关注度骤增源于“煤改气”的加速推进。

甲醇锅炉是甲醇市场的新晋热词,尤其是“煤改气”工程带动发展起来的产物。甲醇锅炉可以分为民用和工业用两方面:民用甲醇锅炉适用于餐饮和取暖,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甲醇锅炉凭借低成本在餐饮行业推广较为顺畅,同时,部分北方取暖也采用甲醇锅炉供热。工业甲醇锅炉的应用也在增加,燃煤锅炉的拆改是环保的一项重要举措,部分地区LNG价格大涨的背景下,甲醇锅炉、甲醇燃气灶得以推广。

2017年4季度各省市纷纷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其中包含的举措是燃煤小锅炉“清零”,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在2017年限期内整改,在集中供热管网或燃煤管网覆盖范围内的,一般优先并入集中供热热网或改用天然气、电等其他清洁能源,未在集中供热网或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可以改用电、生物质成型燃料或者其他清洁能源。部分地区也将醇醚燃料列入清洁能源改造补助。

甲醇汽油以及甲醇汽车的推广在国内已经进行多年,当前处于试点验收阶段,目前甘肃、贵州等多省市通过了甲醇汽车试点工作通过验收。然而,考虑到2014年以来并无新增甲醇汽车试点,甲醇汽车的进一步推广探索较为缓慢,短期内车用甲醇燃料的增量确实有限。

甲醇在船用燃料方面的应用主要伴随着国际船舶的燃料清洁化需求而兴起,2016年4月,世界第一艘甲醇动力船(StenaLine公司旗下的渡轮Stena Germanica号)投入运营,另外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商Methanex将启用7艘全新的排水量达5万吨级的以甲醇为燃料的船,到2018年,北欧地区计划运营25艘甲醇燃料运输船。未来,船用甲醇燃料将首先在海外开拓增长空间。

醇醚燃料在清洁性及经济性两方面具有优势,尤其是在国内大力推进“煤改气”、天然气价高量不足的背景下,甲醇作为补充能源拥有广阔增长空间,但受制于基数占比较低,加之市场推广仍需要时间,2018年能否大规模放量仍需观察。

6

2018年甲醇需求增量将略不及供应增量

综合考虑甲醇传统下游、CTO/MTO领域以及甲醇制氢与甲醇燃料领域,这些需求合计占比在85%以上,据此估算,2018年甲醇需求增量在220万吨左右,假设其他需求按照3%增速估算,则2018年甲醇下游需求合计增量在250万吨附近,而对于供应端,我们预估国内甲醇产量与进口合计供应增量约为350万吨。基于总量比较,2018年甲醇需求增量将会略不及供应增量,边际上甲醇市场的供需状况将趋于宽松。然而,基于行情变动节奏来看,目前甲醇期货主力合约MA1805合约大幅贴水,国外新增扩能又大概率在下半年形成冲击,由此分析,2018年甲醇期价很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在国内外新增扩能冲击实际发挥作用时,甲醇期价才会承受明显的下行压力。

7

2018年下半年甲醇市场将会重谈成本支撑问题

基于国内外装置运行以及期货贴水结构来看,甲醇期价在2018年1季度安全边际较高,然而采暖季过后,天然气制甲醇装置与焦炉气制甲醇装置涉及到复产,年中附近国内外新增装置又会密集投产,至此甲醇市场将转为供应宽松格局,甲醇期价也将承压下行,届时甲醇市场将会重谈成本支撑问题。

即便当前煤炭价格处于高位,但相对天然气制甲醇与氨醇联产工艺仍具成本优势,考虑到甲醇供应余量只在100万吨左右,预计部分氨醇联产与焦炉气工艺的成本支撑在2300-2500元/吨附近(抛开天然气制甲醇产能,同时考虑到煤价下跌政策区间下限的极端情形)。

8

投资建议

基于年度来看,2018年甲醇市场的供需状况大概率较2017年会略有宽松,不过供应增量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短期供给端扰动因素依然存在,并且期货价格已经大幅贴水,因此我们预计甲醇期价在2018年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期货主力合约波动区间在(2300,3150)元/吨。

单边操作上,1季度MA1805合约多单可继续持有至3150元/吨附近,在2-3季度,建议布局MA1809合约空单,长期目标价为2300元/吨附近。此外,建议关注多MA1805、空MA1809套利策略,建议价差在100元/吨以内入场,目标价差为300元/吨。

9

风险提示

国内外新装置投产进程会影响供应增量预期的变动,同时供给侧扰动因素会增加不确定性。此外,煤炭、天然气以及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将引起甲醇市场的联动效应,预计2018年甲醇价格的波动将加剧,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

杜彩凤 高级分析师(LLDPE、PP及甲醇)

从业资格号:F3002730

  • 上一篇:橡胶已近三个月震荡 到底是何原因左右橡胶价格?
  • 下一篇:甲醇:2017年总结及2018年展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