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财经新闻 > 金融理财

有房没房 都冷静一下

时间:2017-08-01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越女事务所。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租购同权」最先是广州提出的,意思是让租房的人,也能享受和买房人一样的权利。「租购同权」最先是广州提出的,意思是让租房的人,也能享受和买房人一样的权利。

比如:可以就近上学、租房也能落户等。

我原来以为这只是一种“倡议”,是美好愿景,用来吸引人才入广的。

毕竟,听起来太乌托邦了...

不过随后,住建部宣布了要在12个城市试点;这几天,无锡、常州、郑州和济南等等也火速跟进了,可谓应者如云。

看来这是更高层的意志,推进租赁市场,房地产要换一种玩法。

很多人点播让我讲这个事。我梳理了一些现有的确定信息,聊聊自己的看法吧。

一.

以北京为例,如果租购同权了,学区房的价格会降么?房租会不会猛涨?

其实,在北京的人都知道,只要工作稳定、按时纳税,即使是租房,也能领到一张居住证,孩子也可以安排上小学的。

从这个角度看,北京可以说已实现租购同权了吧?

但真实体验是这样的――

北京的小学现在实行“电脑派位”,一个学籍对应N所学校,大家都是电脑派位,派到哪个就去哪个。

听起来也差强人意,起码大家是公平竞争。

但闺蜜在真实经历过之后,才知道所谓的派位,也是要按先后顺序的:

有房、有北京户口是第一顺位,孩子可以先分配就近的优质小学;

然后是没房、但有北京户口的人;

第三顺位是在北京买了房、但没有户口的外地孩子;

最后才轮到租房人的孩子。

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区分,各区的具体政策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轮到租房子住的人那里,优质的学校都已经被派得七七八八了。

自己的选择余地很小。

二.

你听了也许会很气愤,用房子和户口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也太C蛋了吧?

但矛盾的核心不是歧视,而是――教育资源太稀缺了。

学校一共就那么多,优质的就更加稀少,北京每年不断的有人口流入,而学区配套又跟不上。

一个学校有N个小区的孩子排队等着上学,根本就是供不应求。

以前的供不应求,是通过学区房价格猛涨来调节的;而现在北京在打压炒房,政策重点在于“赶人”。

于是又造就了现在这种分配制度。

闺蜜的邻居被派到的学校太远,抗议的时候被怼了回来...就一句:

「嫌学校远?老家远不远?要不要回老家去上?」

像我前面说的派位方式,还是比较粗糙的分法。事实上在一些竞争非常激烈的学区,还会把人继续细分。

有的要求简直是匪夷所思。

比如有的学区会要求父母在一个区域工作;有的对买房时间有要求;有的还会在"第一顺位”上面再设一个等级――不但要有房有户口,户口还必须是十年以上的“老北京”才行。

甚至在北京的东城区,把“京籍京户”都细分成了七个等级,一级一级的往下排...

听起来很荒诞吧?

但这点利益对于北京的家长们来说,就是天大的事。蛋糕就那么大,大家注定要为此吵翻天。

大家都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但分到的家产还真是不一样的。

三.

所以,回到租购同权的话题。

我相信不只北京是这样,只要是人口净流入、公共资源紧张的城市,都会有同样的矛盾和问题存在。

一句简单的“租购同权”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租房人想让孩子上学,肯定有学可上,不可能成为失学儿童。

只是“排队”的时候,只能站在队伍的末尾...

而在资源不紧张的地方,比如我老家,就算没这个政策,大家本来也不担心上学、落户问题,不需要锦上添花。

「租购同权」是不是一个好事?当然是。但同时需要有好的落地政策,把深层次的矛盾解决。

否则,大家仍然会竭尽全力,去争抢那一点点最优质的资源。

最终,租金会上涨、房价也会上涨。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越女事务所

  • 上一篇:OMO连续四个月净投放 八月流动性料恢复松紧平衡
  • 下一篇:鲸鱼金融:强监管是行业回归本源的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