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社会新闻 > 社会评论

莫让家校共育变了味

时间:2018-05-17

【网言】

如今,社会对孩子的教育愈发重视,家校共育理念不断普及,但在一些中小学,从批作业到课堂值日保洁再到监督学生考试,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趋于模糊,家长正在成为一支随叫随到的“编外教师”队伍。

客观而言,作为家校共育的关键主体一方,家长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并配合学校、教师完成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当家长被“反客为主”时,家校共育就有些变味了。要想转变当前学校和家庭职责模糊,教师和家长角色错位的现状,须切实唤回学校和教师在家校共育中的责任心。针对不同地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家校共育出台明确家校责任和行事边界的指导意见或规定;通过宣传激励唤回教师积极教育的意识和作为;进一步强化平衡教育、透明教育、廉洁教育建设,摆正家长的心态。总之,只有从多方面综合发力,补足各种短板,防止家长变成“编外老师”才能有力有效。

(原载于光明网 作者:余明辉 摘编:孙晓)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17日 02版)

  • 上一篇:筑牢系统性金融风险“防火墙”
  • 下一篇:杜绝网络传销应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