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北京发布《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 集中攻克“用药难”

时间:2018-10-12

央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记者孙冰洁)新药研发日前迎来“新利好”,记者12日从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市日前正式发布《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未来3年的产业发展目标,并提出了20条40项具体任务举措,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医药创新事关国计民生。继美国发布《国家生物经济蓝图》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陆续发布战略规划,竞相布局抢占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近年来,国家也出台《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推进产业快速发展。

记者注意到,本次北京市发布的《行动计划》不仅明确提出了未来3年产业发展的目标,即到2020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还重点围绕创新转化、医药协同、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20条40项具体任务举措,从人才培养、临床研发到企业投入,涉及医疗健康全领域。

作为医药研发与创新“重镇”,北京拥有清华、北大等70家医药健康领域国家级科研院所,居全国之首;还拥有全国最多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以及王晓东、施一公等世界级科学家领军的国际顶尖研究团队。

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北京拥有良好的医药健康基础,但长期以来在医学前沿技术探索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突出表现为生命科学发现转化孵化能力不足,原创药品种稀少。

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市目前共有11个正在运营中的医药健康专业孵化器,其中大部分处于饱和状态,且主要集中在昌平、大兴及经济技术开发等区域,对高校院所及医疗机构创新品种的孵化支撑不足;同时,在加速成果熟化实现产业化方面,孵化器的专业支撑能力亦有待提高。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认为新出台的“行动计划”有针对性地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抓手”。通过制定北京医药健康协同创新发展重点方向与团队目录。重点支持结构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将有力地促进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发展。

以临床研究为例,作为创新药研发的关键环节。许强认为此前不少医院对此重视程度不足,激励政策不够。这次印发的‘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建设国家及北京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支持三级医疗机构设立研究型病房、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将通过具体的措施让这些‘痛点’被一一攻克。

在具体行动上,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雷海潮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将加大投入,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水平和临床试验能力。

雷海潮告诉记者,目前,友谊医院新华院区、天坛医院新院区、宣武医院等通过设立专门病区的形式已建设一批研究型病房。“研究型病房是围绕重点病种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的专门场所,以疑难病、罕见病等影响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为主要方向,推动临床与科研的紧密结合。”雷海潮说。

此外,他透露,还将通过京津冀协同战略,进一步加强和密切三地之间医疗卫生机构在研究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机制。“包括今后对河北雄安新区的联系和协同,我们在未来得工作中和布局里都进行相应的策划安排。”

作为新药研发的主要参与者,许强认为企业的作用亦不容忽视。此前,“研发型”企业一直存在研发投入高,生产线审批难等问题;“生产型”企业则研发投入不足,生产线有待智能化升级。此次“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七条实质性举措,如针对研发型企业,研究建立创新品种审批绿色通道,协调加快临床试验;加大对企业生产线改造升级等,在许强看来,通过这种“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将有效解决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管用、解渴。”许强说。

此外,北京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除完善产业发展要素,优化营商环境外,北京市经信委还将通过设立科创基金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精准服务企业的能力,支持企业做大强。

  • 上一篇:国际减灾日 |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多部门应急联动将是防灾减灾救灾“尖刀”力量
  • 下一篇:金沙江山体滑坡灾害救援工作正在进行 川藏两地超2万名群众转移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