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香港新闻

7月18日香港報章社評

时间:2017-07-18

  香港新聞網7月18日電財委會本周三將召開最後一次會議。

  《星島日報》社論指,除了備受矚目的三十六億元教育撥款,還有紓緩房屋、骨灰龕和公立醫院床位短缺的工程撥款,以及關係到數十萬公務員及政府資助機構僱員的薪金調升。泛民主派中,卻因為有部份議員仍然不心息,欲透過癱瘓會議,來抗議法庭褫奪四名就職宣誓無效者的議員資格,要到今晚開會才決定應對。議員必須衡量,應否讓自己的政治訴求,甚至情緒宣泄,凌駕公眾民生利益。以這麼多人的切身利益,來作為自己表達政治不滿的籌碼,並非是負責任大黨應走的路線。實際上,社會普遍不對法庭今次判決感到憤怒,如果泛民重新遭激進者捆綁,就是一再錯判形勢,對未來補選產生引火自焚的後果。

  今年夏天流感疫情嚴重,對公立醫院構成沉重壓力,近日急症室病房爆滿。

  《文匯報》社評指,本次公立醫院嚴重超負荷運作,一方面是受特殊天氣影響,以致當局低估了夏季流感高峰期的嚴重性;另一方面是因為香港人口日趨老化,公立醫院面對的壓力有增無減。短期應急之策,可以考慮提供經濟誘因,充分調動包括私家醫院、私家診所在內的民間醫療資源,推動公私營醫療合作,解決燃眉之急;長遠而言,政府有必要增撥資源,加建擴建醫院,滿足市民對醫療服務的殷切需求。

  內地經濟勢頭好,穩投資擴去槓桿。

  《經濟日報》社評指,內地第二季經濟增長較預期好,令中央有更大信心去槓桿,經濟三頭馬車中,投資增速雖略為放緩,但消費和出口增長有力,令經濟保持穩中向好勢頭。隨著內地經濟增長走穩,中央已在金融去槓桿上動真格,如近年在境外積極收購的民企,不少已相繼在資金面上遭收緊。在當前經濟保持穩中向好勢頭,中央保住今年 6.5% 經濟增長應沒難度,問題是能否調動私人投資的積極性。若能在金融與經濟加力去槓桿下,能繼續穩住、提振民間投資,將有助經濟增長成功L形築底。投資者須小心,避免將資金投放在高槓桿企業上。(完)

  • 上一篇:文匯報:加強公私醫療合作應對流感肆虐
  • 下一篇:7月18日香港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