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成都26位老人的牛年新春:“牛儿灯”耍起来 “放牛娃”蹦起来

时间:2021-02-21

“牛儿灯”队走进社区,为群众表演

在成都市文化馆“民俗闹春・千龙千狮闹新春”网页上,截至记者发稿,天府新区兴隆街道文体队的视频节目《兴狮盛世・牛年昌隆》网络投票接近30万票,遥遥领先于其他队伍。与其他龙灯队成员多为青壮年不同,兴隆街道文体队的主力是天府新区兴隆街道老年大学“牛儿灯”队的26位老人,其中几位主力队员年龄都在70岁以上。

“锵锵锵”

“放牛娃”兴隆湖畔“赶牛”忙

今年春节,成都市文化馆开展2021“成都文化四季风・民俗闹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面向成都市各区(市)县征集优秀群众龙狮舞队节目,进行线上视频评比,截至目前,《兴狮盛世・牛年昌隆》网络投票高居第一。

在视频中,穿着红色运动服精神抖擞地站在队伍前面敲响“锵锵”的,就是“牛儿灯”队的指挥、兴隆街道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牟素华。这支“牛儿灯”队,是她在2010年创办的,总共有大大小小5头牛、3位“放牛娃”。行进在大街上,一只大鼓,三只“锵锵”,鼓乐喧然,威风赫赫,牛气冲天。

大年初一,“牛儿灯”和兴隆街道的狮子灯一起,走过兴隆正街,走到各个社区拜年,老人们还不辞辛苦,步行数公里,到鹿溪河畔给年前刚刚入住的几个居民小区拜年,受到群众热烈欢迎,最后,“牛儿灯”队的老人们沿着鹿溪河走到兴隆湖畔,在广场上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参赛的视频展现了“牛儿灯”队初一拜年的全过程。

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是表演“头牛”的兴隆中学退休教师王仕成,今年73岁的他,将头牛舞得威风凛凛。表演调皮“放牛娃”的是年逾古稀的兴隆小学退休教师彭晓华,穿着红色马甲、扎着两只俏皮的羊角辫、背上还背着一筐青草,一路上和“牛儿”们追逐打闹,还故意跌了一跤,有时又跳到牛背上,看着她扮演的娇憨调皮的小牧童,让人很难相信她的年龄。

十年精心打磨

“牛儿灯”耍得“圆又圆”

“牛儿灯”队指挥牟素华介绍说,自己从市场上买来几只竹篾条编制的簸箕当作牛头,老年大学学员、曾当过木匠的彭卓方,用木头锯出牛角和牛腿,退休美术教师王仕成用油彩对“牛头”加以装饰,牟素华又选了几种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作为“牛皮”。这样的一个“牛儿灯”队,走到大街上,色彩鲜明,扯人眼球。

老人们发挥想象力,精心设计“牛儿灯”的表演动作。在他们的表演中,“牛儿”们精神旺盛,东跳西跳,抬头、摆头、追逐、打闹,“放牛娃”尽情发挥,表现出了孩子的调皮劲儿。经过这十来年的琢磨、调整,“牛儿灯”的表演一次比一次好,深受群众欢迎,大家都说他们表演得好,巴适!“牛儿灯”队还经常走出兴隆,参加演出和比赛。

本报记者 汪兰 文/图

  • 上一篇:相约浣花溪 成都少年体育迎春
  • 下一篇:牛年“春节档”创影史新纪录 成都贡献居全国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