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发现自1912年后“消失”的贝叶芒毛苣苔

时间:2020-07-04

本报讯(记者 熊筱伟)“隐世”百年的植物,如今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中科院成都生物所6月28日透露,近日该所联合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及广西植物研究所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刊发论文,发表了一种“隐世”百年后再次被发现的植物物种Aeschynanthus monetaria,并为它首次拟定了中文名――贝叶芒毛苣苔。

据介绍,该物种于1912年被采集记录后就消失在世界植物学家的视野里。这是该物种在百年后重新由我国科学家发现并补充描述。

贝叶芒毛苣苔的重新发现源于一次标本整理。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森林与灌丛生态系统专题科考人员透露,大家在整理近年来野外考察的植物标本过程中,发现一株采集于西藏墨脱县雅鲁藏布江沿岸森林中的芒毛苣苔与众不同――它花色鲜艳,有着如火焰一般绚丽的颜色,其花梗、萼片、花冠等器官覆盖有短腺毛,花量较多,在茂密季雨林里格外显眼。

芒毛苣苔属本身并不罕见。它是苦苣苔科的一个独特的属,约有140-160种,主要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山脉到东南亚。但研究人员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发现,以往出版的中国苦苣苔科所有资料中,均没有对该种进行任何记录和描述。他们将搜寻视野扩大到全球,也只找到两份标本,采集时间均在1912年。研究人员发现,新采集的这份标本在形态特征上可以和此前已有的指定模式标本完美匹配。

根据其叶片形状和拉丁名词义,研究人员为其首次拟定中文名为“贝叶芒毛苣苔”。与此同时“籍贯”(分布地问题)也最终得到确定。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目前资料可以确定,贝叶芒毛苣苔分布且仅分布在中国西藏东南部墨脱县而非印度,由此改写了之前世界上对该物种产地的错误界定。

  • 上一篇:“峨眉三宝”商标之争:使用多年却被他人注册还遭索赔
  • 下一篇:人工授精帮忙 赠台大熊猫“圆圆”产“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