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拿下诸多热门图书版权的背后

时间:2020-07-04

振兴四川出版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获表扬

在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四川省出版单位和出版工作者励精图治、奋起直追,涌现出了一批政治坚定、双效俱佳、业务精通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为振兴四川出版、建设文化强省做出了积极贡献。

7月1日上午,振兴出版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召开。会上,四川省委宣传部对四川人民出版社等13家出版单位和杨政等33名出版工作者予以通报表扬。

提及《熊出没》这部动画片,相信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熊大、熊二智斗光头强的画面。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川少社”)在2013年时就拿下了动画片《熊出没》的图书出版权,仅仅在《熊出没》5个系列出版4个月时,该社累计发货近300万册,单项目出版码洋达4000多万。

2012年左右,川少社尚无什么叫得响的图书产品,若不经营出自己的特色品牌,弱化出局是迟早的事。如今,《奥特曼》《爆笑虫子》《巴啦啦小魔仙》《小马宝莉》等一系列品牌图书产品,使川少社一举成为国内拥有动画品牌图书出版权最多的少儿出版社之一,并成为迪士尼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主要图书授权出版商。

振兴四川出版,川少社连续拿下诸多热门图书版权的背后究竟凭借的是什么?7月1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面对面专访了川少社社长常青。

低谷中的思考:

如何经营自己的特色图书?

2012年底,刚刚接任川少社的常青发现川少社在内容、市场、品牌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严峻的现实迫使常青陷入思考:我们应该经营几块什么样的属于自己的特色领地?

2009年下半年,川少社运作的《花园宝宝》杂志,从首期发行18万册,到第3期发行48万册,就使常青看到了影视动漫图书的市场前景。加之《喜羊羊与灰太狼》《赛尔号》系列图书在当时的热销,她发现类似优质资源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号召力,拉动产品销售。

2012年下半年,动画片《熊出没》大火,获得纸质出版物独家授权的北京某民营公司正在比较寻找合作的出版单位。那时的川少社实在不占什么优势,正处于社长任职公示期的常青急急赶往北京与该公司负责人会面,真诚的合作态度,专业的项目团队,长远的共赢目标,成为了《熊出没》最终落户川少社的关键因素。

《熊出没》系列图书上市前期,川少社在宣传造势上花了大力气。2013年2月,《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丛林篇)》抓帧漫画图书首批5册刚一上市即售罄,一个多月加印四次。据北京开卷发布的“全国少儿类图书二月新书销量排行榜”显示,该书列全国少儿类图书当年当月新书销量排行榜第一名。到6月27日,《熊出没》5个系列累计发货数量近300万册,单项目出版码洋达4000多万元。

“其实,在得到市场检验以前,谁也不敢断定这个项目会火。”常青说,当初洽谈《熊出没》项目合作的时候,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而最终的成功,也让她明白把控好项目运作的每一个环节至关重要。“熊出没”项目的成功,为川少社赢得了打造原创精品的时间和空间,为后续资源聚合和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成功后的追击:

培养种子作家、发现种子选题

2014年,川少社将视线聚焦到培养种子作家、发现种子选题,期望从他们中间发现黑马。北猫的《米小圈上学记》就是在这一策略下,开花结果,成为超级畅销书的。

随着《米小圈上学记》系列图书的关注度不断升温,一些争议也随之而来。有网友担心,米小圈故事中关于给同学起绰号、撒谎、有虚荣心等问题,会让小朋友跟着学坏。

“任何一本图书都经不起断章取义的评判。”常青说,米小圈是一个真实的儿童形象,他不完美,但阳光向上。书中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发生在米小圈身上的入学心理、同桌问题、同学矛盾、与老师家长相处等方面的故事,生动地告诉小读者怎样处理生活学习中面临的难题,从而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改正自己的小缺点,不断完善自我。“这不正是成长的意义所在吗?”

常青说,川少社一直坚持“积极、有益、有用、好读”的原则,努力为少年儿童打造精品好书,对一些敏感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层层把关,小心求证,确保每一本童书都政治上过硬,价值观正确。“对于少儿出版人而言,发现一个好选题,发现一个好作者,把每一本书做好,影响更多孩子健康成长,就是少儿出版人选择做这一行的意义所在。”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曾琦 摄影报道

出版人有话说

何志勇:扭亏为盈的根本在于坚守文化阵地

2015年底,何志勇就任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一名长期在出版战线工作的出版人,当了解到旗下9家出版社,有8家处于亏损的情况后,何志勇感到很震惊。恰逢“振兴四川出版”发展战略的提出,让何志勇认识到这是四川出版发展的十字路口,改革刻不容缓。

“振兴四川出版,首先是坚定文化自信。”何志勇表示,在新时代有多元的方式能够吸引读者,但其主要还是内容本身,只有坚守好文化内容阵地,才能让出版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他还推出“赛马”机制,在出版社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比较氛围。

4年来,经过系列有力举措,文轩出版在全国影响力出现裂变式爆发,营业收入由2015年的57.3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88.42亿元;净利润由6.15亿元增长到11.39亿元;总资产为153.25亿元,增长率近50%。其中文轩大众出版这块的利润从2015年亏损2888万元,跨越式增长到2019年的1.72亿元,刷新了四川出版的历史。

桂富强:走属于自己的专、精、特、新道路

1985年,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成立。作为大学出版社,他们始终以高质量的大学教材和学术专著为工作重点,并打造了具有鲜明轨道交通特色的出版风格。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桂富强表示,他们目前已建立了“大土木、大交通”的出版格局,形成了高速(普速)铁路技术图书系列、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图书系列等有特色、成规模的出版品牌产品。

桂富强介绍道,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还先后与“一带一路”沿线的越南、老挝、印度等国家签订了“中国铁路技术丛书”“轨道交通技术丛书”“中国高铁技术系列教材”等版权输出或共同版权协议,“这些成果一直在激励我们继续走适合自身发展的‘专、精、特、新’道路。”

漆秋香:践行工匠精神、打造出版精品

在四川省委宣传部通报表扬的先进单位中,天地出版社在每项具体表扬类别中均上榜,天地出版社副总编辑漆秋香告诉记者,这是天地出版社全体员工的荣誉,也是“天地出版社在践行工匠精神、打造出版精品的成果。”

“《悬崖村》的出版过程,包含了天地出版社近些年的工作内容。”漆秋香说。2016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个彝家小村庄,村民主要靠上下落差800米的悬崖峭壁、踩过218级的滕梯,来和外界维持联系,因而被称之为“悬崖村”。在2017年,新修的2556级钢梯让村民看到了党和国家脱贫攻坚的决心。这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悬崖村”,也被天地出版社挂在了心里。历时一年多,《悬崖村》从选题、找作者、打磨作品,再到出版,每一个环节都用心刻画。

“我们首先找到了作家阿克鸠射。这位有着14年新闻工作经验的彝族作家,第一次去‘悬崖村’就写下了8万字的系列报道。”漆秋香说,为了更好体现“悬崖村”的奋斗历程,天地出版社编辑和阿克鸠射一起到了当地,与村民、村干部接触交流,更深层次地体验到当地的生活气息,拿到了更鲜活的细节内容。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志强

曾琦 摄影报道


  • 上一篇:数字化教材、善本再造…… 出版川军 未来已来
  • 下一篇:留住“窗含西岭千秋雪” 四川将建冰川直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