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成都金堂县广兴镇刁家祠堂:“走正路”的活样本

时间:2017-04-17

刁氏祠堂牌匾

刁氏祠堂

  “把他活埋了!”白发苍苍的族长大吼一声,族人们把那孩子推进土里。泥土慢慢堆到孩子的胸部时,吓得他连哭都哭不出来了……这孩子“犯事”,是因为他吸食鸦片、干了偷鸡摸狗的事。

  这段文字,是笔者根据金堂县广兴镇刁氏家族的老人和相关家谱记载所作的“情景再现”。

  金堂县广兴镇至今保留着较完整的刁氏祠堂,也记载了大量素有成效的家训、家规。作为极富特色的川西民居建筑活样本,刁氏祠堂至今保持完整,实属不易。刁氏家族由入川时的四房人,已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人。

  200多年前从广东入川

  200多年前的乾隆7年(1742)九月,刁家始祖刁荣桂携妻偕子,从广东长乐县(今五华县)入川。

  一路疾行,到了今金堂县广兴镇,来到邓家沟。见这里山不是很高,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刁荣桂决定在此定居落业。在邓家人的帮助下,刁荣桂一家安居于此。

  刁荣桂的第五子在迁川途中,由于年幼,从马背上摔下来,被马踏致死。刁荣桂一路带着小儿子的尸体,到邓家沟安居后,将他埋葬在后山上。

  刁荣桂带领家人,辛勤劳动,开荒种地,饲养家畜,人丁兴旺,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

  此时,刁家人非常想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于是,刁荣桂组织大家修建祠堂,以纪念先祖,同时也是族人聚会的地方。

  刁氏家族很讲究风水,祠堂的选址非常讲究。刁家祠堂后面的梁子形似一个卧在大地的天鹅,头部向东,左右稍低的梁子,像天鹅的两个翅膀,梁子后面有一个巨大的圆石。

  当地人叫这里为“天鹅抱蛋”。这只俯卧在大地的“天鹅”,一直护佑着这里的刁家族人。

刁氏祠堂前的“三格井”。

  “三格井”与环保节能

  前不久,我们来到刁氏祠堂,祠堂至今保持完整。

  祠堂呈四合院状,正面有5个大门,中间门最大,其余4个稍小。

  建筑采用黑砖和灰瓦。房屋的支撑柱使用巨大的圆木,墙壁采用木板和石板。

  通过前面的厅堂后,几十级石梯,上到主殿,这里是供奉刁氏历代祖先的地方,显得神圣庄严。

  祠堂大院前面有一口大堰塘,堰塘旁边有一口井。井是刁荣桂来川时挖出来的。这口井水源富足,除了供人们生活之用外,还灌溉附近的农田。

  智慧的刁家人,用石条砌成3个格间,充沛的井水从第一格流向第三格,然后流向堰塘。

  第一个呈圆形,里面的水供饮用。第二个呈方形,供全族人洗红苕、蔬菜用。第三格之水用作洗衣服。如此格局,确保了水质不被污染。

  这在当地是一个少见的水井构造,显示出了节约用水与防止污染的宝贵理念。

  团结的刁家人,每年都会对水井进行维修和掏淤,确保水质。优良的水质和丰富的矿物质,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不断有人前来与村民商谈开发矿泉水的事宜。

[1][2]下一页 尾页

刁氏祠堂正殿。

  严厉的惩戒:“活埋”

  每年清明节,刁氏全族人都会聚集在祠堂祭奠先祖。

  据刁家老人们讲,刁家祠修建时,正门和两侧各二道门门楣均修成半园弧形。

  但朝廷有规定,家族没有出过状元的,不得修建圆形门。有人以此向官府举报,刁家人连夜将圆形门改为方形门,避免了一场官司。

  刁氏家族有严格的家风、家训。刁氏家族的《公议祠规》有7个部分,涵盖有尊祖、教伦、睦族、正家、正业、端品、崇教等内容。

  凡是犯了祠规的,轻者罚跪、罚关起来饿饭,重者罚挨板子、直至“活埋”。

  由家族辈分最大、年龄最长者来执行家法,全族人都得参加,以示警戒。祠堂里面有一个长长的高板凳,就是专门用来打屁股的。

  本文开头讲的事,就是根据刁氏家族的老人们回忆所写。

  这说的是“民国”时期,刁氏家族出了一个吸食鸦片的败家子弟。该子弟因长期吸食鸦片,还干了偷鸡摸狗之事。

  由于屡教不改,刁氏家族聚集了入川时的四房人的后裔,对该子弟进行最严厉的惩戒──“活埋”(其实也只是吓唬吓唬他)。

  据老人们讲,当时真的将泥土埋到了该子弟的颈项部位。最初,该子弟以为家规不会当真,当泥土慢慢地堆到颈部时,吓得他连哭都哭不出来了,立即认错,表示再也不吸食鸦片、不干偷鸡摸狗的事了。

  族人们见他有悔改之意,把他放过了。但还是按照家规,狠狠打了他30鞭子。

  这个故事,成了刁氏家族教育子弟不要违法乱纪、要走正路的活教材。

  衣锦返乡的清官

  刁氏老年人还讲了一段往事。

  “民国”初年,刁家有个子弟通过考试,被官府安排到外地做官。

  出发前,长老号召族人聚集在祠堂,给子弟送行。让子弟先跪拜先祖,叩谢亲友,要求他要做一个清官,不得贪腐,不得败坏刁氏门风。

  长老端来一碗村口井里的水,叫子弟喝下,表示不论走在哪里,都得饮水思源。

  长老又用一块红布,包上老祖宗刁荣桂墓上的一把泥土,要子弟一直带在身上,表示无论做多大的官,都不得忘本。

  这个子弟牢记族人的教诲,做了一个清官,最后衣锦返乡,兴办教育,整饬河渠,植树养蚕,为乡亲们做了不少好事。

  刁氏家族由入川时的四房人,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人,出了不少杰出人才。其良好的家训、家规,在刁氏家族的兴旺发达中起了良好的劝诫作用。

  刘元兵文/图

  原标题:金堂县广兴镇刁家祠堂:“走正路”的活样本

首页 上一页[1][2]
  • 上一篇:今年成都每个4A景区至少建一个“第三卫生间”
  • 下一篇:成都拟规定:擅自移动井盖最少或罚款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