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到2022年 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

时间:2019-03-02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实习生 邱静静

近期热映的大片《阿丽塔》中,重获新生的机械改造人阿丽塔让人印象深刻,而她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3月1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政府办公厅获悉,《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2年)》明确成都打造“中国智谷”,全面营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按照部署,到2020年,成都以行业融合应用引领的人工智能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将加速涌现,形成50个以上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在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应用)领域,培育3-5家收入规模超10亿元的领军企业和10家以上收入规模超亿元的创新企业。

到2022年,在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应用)领域,培育5家以上收入规模超50亿元的一流领军企业、10家以上收入规模超10亿元的领军企业和20家以上收入规模超亿元的创新企业,建成3-5个成熟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形成基础坚实、创新活跃、开放协作、链条完备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成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示范区,打造最具行业融合特色的“中国智谷”、国际知名的工业智联网典范城市、世界一流智能无人机和车联网基地,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应用)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科技发展的爆发时代,成都市聚焦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将支持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等智能认知算法库、工具集和开源框架开发,加快智能传感器、高性能处理器(CPU)、图像处理器(GPU)、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类脑芯片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

同时,加强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等衔接,在智能超算、类脑计算、医学影像、机器视觉等领域打造一批高端研发平台,争创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大力发展新一代智能手机、智能家居产品、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等智能装备,以及智能车联网、视频图像身份识别、医疗影像辅助诊断、语音翻译交互等智能系统,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具有较广用户群体和较好市场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重点创新产品和成功应用案例。

  • 上一篇: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泉驿段今年将增绿15000亩
  • 下一篇:天府大道乐山延伸线正在筹建 世界最长城市中轴线变身文旅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