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77座溜索改桥全部建成 四川全面结束“溜索时代”

时间:2018-09-01

凉山州金阳县对坪镇一村“溜索改桥”完工。

  四川新闻网凉山9月1日讯(记者 戴璐岭 摄影报道)受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等因素约束,在我国西部偏远山区和民族地区山高谷深的地方,溜索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溜索也成为偏远地区群众出行的安全隐患。

今日,经过5年多不懈努力,随着凉山州金阳县对坪镇一村“溜索改桥”、布拖县龙潭镇冯家坪村“溜索改桥”和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楼房坪村“溜索改桥”项目建设完工,四川省77座“溜索改桥”全部建成,标志着四川省全面结束“溜索时代”。“

在凉山州金阳县对坪镇一村,四川最后一座“溜索改桥”项目就位于这里。早期,由于不通公路,金沙江两岸川滇居民出行得沿着悬崖走到山下,坐船渡过金沙江,再从江底爬到对岸公路。后期,修起溜索,人们利用溜索过江。随着溜索安全隐患逐渐凸显,修建一座横跨川滇两岸的大桥迫在眉睫。

记者了解到,凉山州金阳县对坪镇一村“溜索改桥”工程横跨金沙江,其北岸接金阳县对坪一村,南岸接云南省巧家县东坪镇二台坪子,项目全长1.6817公里,其中项目包含特大桥一座,桥长391.9米,桥面宽度10.5米,采用主跨280米上承式劲性骨架悬链线箱板拱桥,为四川省内该桥型第三大跨径大桥。根据两省协议,金阳县对坪金沙江“溜索改桥”工程全部由四川省组织实施。在今日(9月1日)项目工程完工,具备通车条件。

[1][2]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凉山州金阳县对坪镇一村“溜索改桥”完工。

凉山州金阳县对坪镇一村“溜索改桥”完工。

天堑变通途,蜀道不再难。如今,安全便捷的桥梁取代了溜索,不仅保障了当地百姓的出行安全,还对提高彝族贫困地区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上万名村民直接受益,上千名孩子告别了溜索渡金沙江的惊险上学路,川滇两岸彻底结束“溜索时代”。

同时,随着凉山州金阳和布拖两座特大桥与正在建设的宜攀高速公路对接,将极大改变这一区域内川滇两省金沙江两岸上万名群众的出行方式。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溜索改桥”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交通出行条件,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边远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77座“溜索改桥”的全面建成,结束了四川省499个村、近三万户、十几万群众仅靠溜索出行的历史,改变了整个村落的生活出行方式,边远地区交通环境明显改观,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同时,项目所在地农村公路通达率和通畅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区域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农村交通实现跨越发展。二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有了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四川省甘孜、凉山、阿坝、绵阳等边远地区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猕猴桃、牦牛等种养业发展基础较好。“溜索改桥”项目的全面建成,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方便了沿线农副产品运输,极大节省运输时间,降低农副产品运输成本,农民群众得到直接受益。同时,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了边远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步伐。三是贫困地区文明进程得到有力推动。“溜索改桥”的建成,不仅有效解决了两岸群众安全出行难题,也拉近了地域之间的距离,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山区群众更快更直接地接触新事物、新理念,共享社会进步带来的物质、文化成果,推动物质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

首页 上一页[1][2]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上一篇:德阳一知名火锅店底料被检测出罂粟碱 店主被判刑两年
  • 下一篇: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开征集立法选题 9月30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