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奋斗的成都人】从中专生到博士后 他是破解疾病密码的“励志医生”

时间:2018-04-10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点燃了亿万人民的奋斗激情,也标注了新时代的奋斗气质。

昨天,本报推出“奋斗的成都人”系列策划报道,讲述了非遗传承人丁志云一家人克服困难、创新创业,把竹编文化发扬光大的故事,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共鸣,大家都认为这样的故事令人感动、催人奋进,深刻诠释了奋斗和幸福的内涵。报道推出后,不少市民打来电话,向我们推荐身边的奋斗故事、励志典型,希望他们的故事能感染更多人,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带着读者提供的线索,记者昨天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走访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励志医生”。他没有读过高中,自称做事“笨拙”,却坚持奋斗,从中专毕业一直读到了博士后;他行事低调,少言寡语,却收集掌握了国内最大的心肌病患者样本,还入选了四川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项目……他就是省医院心内科的副主任医师李小平,一个来成都不到四年,就举家扎根在这里的高端技术“蓉漂”。

“成都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更重要的是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在我眼里,这是一座爱才之都,也是孕育成功的沃土!”李小平说。

收集近6000份医学资料 他随时调阅

李小平的办公室位于省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的一个角落,这里不到十平方米,到处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牛皮档案袋,看上去更像一个档案室。这些牛皮袋都是李小平的“宝贝”,里面装的近6000份心肌病患者的住院病历和随访资料,是未来破解医学难题的线索和密码。无论走到哪里,李小平都带着这些档案袋,就连接受采访时,都不忘抽出两页来看看。

之所以被称为“励志医生”,与李小平曲折的奋斗历程息息相关。他出生于湖南省耒阳市新市镇,父母都是当地农民,他排行最小,也是家里唯一的儿子。1992年,李小平初中毕业,从学门手艺尽快找工作的角度出发,他选择在一所中专念医卫专业。“就是在这里读书时,我遇到了改变命运的那个人。”李小平说,当时学校里有一个文学社,喜欢读书的他在社里认识了一名叫全箭星的老师,“我们都很喜欢文学,当时他正在考研,我就是在他的感召下,也决定奋发考研。”

于是,在中专毕业后,李小平通过自考拿到了大专文凭。2001年,他又考上了兰州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后来,他先后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读博士和博士后,“虽然道路曲折,但是还算一帆风顺。”李小平说,他对自己的学习历程十分满意,毕竟能从中专毕业坚持到博士后,这样的例子太少了。

现在谈到个人经历时,很多人都说他的经历太“励志”,“但我觉得这就是个选择问题,只要愿意付出和奋斗,我相信每个人最终都会成功!”李小平说。

  解了后顾之忧

成都让他奋斗“放手干”

2011年,博士毕业的李小平被四川省人民医院相中,希望通过人才引进的渠道,把他留在成都工作。那时,李小平面前还有一条道路,是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读博士后,这意味着他短时间里可能无法为省医院效力。

尽管如此,省医院依然为他开了绿灯,同意他到阜外医院去深造。“还记得当时和省医院签协议后,我连报到都没来,就直接去了北京,这一别就是三年。”李小平说,虽然相隔千里,但省医院一直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三年里,我始终能感受到来自医院的诚意和关怀,我知道他们在等我,而我也一定会回去!”

2014年,博士后出站的李小平举家搬迁成都,正式在省医院心内科上岗。李小平说,刚来成都时,医院对他从事的研究课题非常重视,生活上关照更是无微不至。“刚来成都时,身上没有多少钱,经济上比较紧张。科主任了解情况后,对我非常照顾,每个月还专门给我划拨了1000元的人才奖金,让我非常感动!”李小平说,在医院的帮助下,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幸福,现在孩子在胜西小学念书,妻子也在成都医学院实验室工作,生活上可以说没有任何负担。

  营造最好的环境

助力他破解心肌病密码

当然,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获得感还是来源于研究上的成果和突破。李小平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心肌病、心律失常的治疗等,从2011年至今,他已经收集了约6000份各种心肌病患者的住院病历和随访资料,这是国内已知的最大样本,他希望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心肌病、心律失常的预后评分系统,并根据预测结果、危险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式。同时,他对有家族病史的心肌病患者也进行了分析,现在收集了约100个家系,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心肌病基因资源库。

完成这些工作绝非易事,按李小平的话来说,正是在成都得到的帮助,让他在研究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杨正林副院长,他是遗传学研究的专家,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有了很多新的理解和认识。”李小平说,刚来医院时,他的研究经费有限,而做基因测序的成本又很高,是杨院长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完成了部分程序,才让课题能顺利推进。此外,在对心肌病患者家系的筛查中,也涉及需要做心电图、心电彩超等,这部分开销医院也给予了免费,而如果在其他一些医院,这块费用很可能需要他自掏腰包……

正是在医院的帮助下,李小平的研究课题成果获得显著进展,研究成果也被国内外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2016年,他入选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未来之星”培养项目、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项目,还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项目……

李小平说,虽然来成都的时间不长,但他已经决定扎根,一辈子生活在这里,“对于每一个正在奋斗的人来说,成都创造了最好的机遇和条件。在我看来,这里是爱才之都,是成功之都!”

征集令

拨打962211 分享身边的奋斗故事

在成都,还有很多奋斗者,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一个个美好的梦想,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物或故事,欢迎拨打党报热线962211与我们进行分享,让这些奋斗的故事感动和激励更多人!本报记者 杨 摄影 张青青

  • 上一篇:蒋敏走过10年“平凡之路”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生活终极定义
  • 下一篇:传承经典 成都45名学生和21名家长自编自演京剧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