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我的“三八”妇女节】放弃城里高管回乡当村官 她让“烂罐”变“金罐”

时间:2018-03-09

李兰(左一)和村民在一起

四川新闻网巴中3月8日讯(记者 余开洋)走进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罐子沟村,葡萄产业园一望无际,一座座新居拔地而起,人们都说这是一个“金罐子”。然而,在2013年以前,这是却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被村民戏称为“烂罐子”。

催生这场华丽蝶变的导演,就是罐子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兰。李兰以前在浙江一家银行担任高管,2013年,她积极响应巴中市恩阳区实施的“回引工程”,回村当起了党支部书记。担任支部书记以来,李兰主动挑起全村发展的重担,带领全村1500多名干群,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产业,修建新居,发展乡村旅游;仅三年时间,让罐子沟村由过去的贫困村成为全区数一数二的先进村,人们心中的“烂罐子”摇身一变成为“金罐子”。

这个女人有点“傻”

放弃城里高管 回乡当村官

1965年12月,李兰出生于万安乡石洞口村。1985年嫁到柳林镇罐子沟村后,从此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2005年,李兰随丈夫外出务工。几年后,凭借不怕吃苦和机灵劲,在浙江一家银行担任高管。

正在此时,村里的老支书联系上了她,说村“两委”班子年龄超大,发展也陷入瓶颈,希望她能“挑担子”。有的村民也打来电话,期盼见识广、肯吃苦的她能早点回来。

李兰不是没有顾虑,为此她还思考了一个月:“不回则已,回去的话,关键是从哪里入手?”

2010年初,李兰顺利说服家人,决定回到村里。2013年12月,在全村党员大会上,她全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

这个女人有点“倔”

争取项目 垫资打通出村路

长期以来,村民只能依托“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罐子沟村发展的重要瓶颈,李兰从解决“行路难”问题入手,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李兰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蓝图既定,她便开始奔波在路上。细心的村民发现,每天都会有一个提着挎包的中年妇女站在村口向来往车辆挥手,有时是早上,有时是晚上,有时是从早到晚……

项目争取的艰辛只有李兰最清楚。她曾多次到市、区争取相关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兰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罐子沟村争取到了多个有助于村里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李兰又自己私人垫资工程款,新修了村里的道路3公里,硬化12公里,全村产业道路全线贯通。

  这个女人“不一般”

“烂罐子”变“金罐子”带领全村顺利脱贫

2013年底,李兰带领党员及村民代表到关公乡西南村等地学习葡萄产业发展经验,并于2014年初成功引进两家葡萄业主,一家田藕发展产业,实现全村1300余亩土地全部流转,现已建成900余亩的葡萄、莲藕、石榴种植基地,为方便产业发展和业主农产品销售,李兰带头成立了种养植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营销协会,为了让老百姓增收,建立了入股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留守老人,妇女到产业园就地务工增收。

目前,全村已硬化道路19.8公里,维修山坪塘8口,建蓄水池22口,修农耕道5000米,改善安全饮用水180户,土地整理扩坡4200平方米,建了一个占地330亩的观光湖、康养中心36套房一期工程全部完工,水上游船,露天游泳池,儿童游乐设施、忆莲山庄,接待中心,已正式启动营业;2016年该村举办了恩阳区首届荷叶花旅游节,将罐子沟村打造成为全市观光农业示范基地,乡村旅游示范点。

2016年,罐子沟村又被巴中市评为市级四好村,目前正在打造省级“四好村”和“AAAA”景区,全村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全部脱贫,22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入住。(图由恩阳区委宣传部提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上一篇:【我的“三八”妇女节】“庞大妈”让万源农特产品闯进欧洲市场
  • 下一篇:【我的“三八”妇女节】巴中高效女法官 一年办案超2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