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巴中推进“全域旅游”:风景变“钱景” 美了贫困户

时间:2018-01-02

  □本报记者 庞峰伟 高启龙

  背靠青山的坝子里,一群人正忙着清理废料、搬运木材、整修房屋……这是12月28日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插旗村里的一幕。房屋男主人叫张大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启动房屋改造,开农家乐吃“旅游饭”有了实质性进展。

  为了让更多像插旗村一样的深度贫困村早日脱贫,巴中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绿色发展的骨干产业,加快建成旅游经济强市,推动巴中旅游业快速发展。

  “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

  “审视巴中市情,旅游业是最大的优势产业,也是最具潜力的产业。”巴中市委书记罗增斌表示,近年来巴中坚持规划引领、改善基础条件、包装精品线路、优化旅游服务,全市旅游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两个月前,驷马场镇到插旗村的道路硬化工程开始施工,并规划打造11公里的桃花产业路,插旗村深度融入全镇旅游大格局中,明年村民将吃上“旅游饭”。

  “插旗村的变化,是平昌乡村旅游不断推向深入的体现。”平昌县委书记蒲开文表示,平昌的乡村旅游从一个个点位发展成一条条环线,目前正向“全域旅游”推进,成为平昌建设全省丘区经济强县的有力支撑。

  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的,不只平昌。从南江县城出发,经桥亭上光雾山,桥亭特色旅游集镇、光雾山等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形成自然风光和休闲康养相结合的全域旅游景区。

  在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书台村等地,以特色农业、书香文化为依托,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旅游亮点,成为巴中市民自驾游的理想线路。

  在通江县空山乡、两河口镇,背包客、自驾游客等络绎不绝,一路田园风光,红色文化厚重。

  巴中各区县常态化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采茶节、荷花节、酥肉节等节庆活动,打造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精品节会,观光、休闲、体验农业次第涌现。

  目前巴中已培育开发出山水观光、夏季避暑、红色文化体验、古镇文化体验、山地运动休闲、森林康体养生、乡村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单一观光型旅游逐步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专项特种旅游等多元化综合型旅游转变。

  截至目前,巴中境内已有风景名胜27处,并建成15条乡村旅游示范带。今年前三季度,巴中共接待游客2145.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8.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58%、26.41%。

  贫困群众成为“供货商”“上班族”

  “党和政府已为我们做得够多了,自己也得加紧干。”不久前,平昌县五木镇前锋村贫困户苟兴坤一家,开了一次主题家庭会议。全家3口人挨个发言,心声一致:结合村里新推出的乡村旅游规划,建半亩鱼塘,再养百只鸡,成为农家乐的“供货商”。目前,前锋村村民投身乡村旅游产业的积极性高涨,有的计划开农家乐,有的打算制作工艺品,有的想发展观光采摘农业,还主动外出学技术……

  前锋村村民思想的变化是巴中深化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我们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人推动旅游扶贫,密切利益联结,带动更多贫困群众通过旅游实现脱贫致富。”巴中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很多贫困户尝到“旅游饭”的甜头。

  南江县元潭镇元泉村打造“万寿菊花海”景观,贫困户靠流转土地、在园区务工、合作社分红,年收入近2万元。“以前村民挣钱没门路,现在旅游搞上去了,村民家门口就能挣到现钱。”贫困户李忠仁说。

  平昌县青凤镇龙井村贫困户夏长富在乡村旅游景区务工,成为“上班族”,月收入有2000元;敢闯的乡亲开起农家乐,一年时间买上了小汽车。

  吃上“旅游饭”的,还有平昌县元山镇中岭村、南江县东榆镇槐树村、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巴州区西华山村等。目前,巴中市已建成旅游扶贫示范村上百个,把上万户贫困群众聚集到旅游产业链上,带动贫困户月均增收450元以上。

  这一过程中,巴中坚持抓三产促一产带二产,把旅游元素植入农业园区和产品加工基地,使从事旅游服务的劳动收入、兴办旅游实体的经营收入、旅游产品的电商销售收入、旅游合作股权股本的非劳动性红利收入等,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 上一篇:雅康高速昨日18时起试通车 提醒:不要停车拍照
  • 下一篇:眉山实施“文化立市”:文化唱大戏 发展“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