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德阳旌湖现清污“神器” 形似倒八字大嘴巴乌龟

时间:2017-12-20

  四川新闻网德阳12月19日讯(记者 周鸿 摄影报道)12月19日上午,一个顶着黄色壳子的“乌龟”在旌湖下游的水面上慢慢游弋,而它的食物是水面的杂草、矿泉水瓶等垃圾。这个看起来颇为怪异的“乌龟”就是“德阳造”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12月19日上午,由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机械处,武汉大学,四川水利厅等多个部门的专家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总体上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状似大乌龟的清污机器人

  像“乌龟”的机器人 竟是清理水域垃圾的能手

  上午9点左右,四川新闻网记者来到旌湖下游的柳梢堰,只见一个黄色壳子的圆形大铁盒浮在水面上,就像一只伸开四只腿的大乌龟。只不过“乌龟”的眼睛高高长在背壳上,上面还有太阳能电板和风力发电的设备。而它的“嘴巴”更是以倒八字的形状长出来。

  站在高处的工作人员手里拿着一个平板,在屏幕上点来点去。这个静止的“大乌龟”立即向前动了起来,“嘴巴”里的传输网开始运动,两边的“触角”也向内旋转起来。沿着浮在水面上的水草、塑料瓶的路线,这个机器将湖面上的垃圾全部“吃”进了肚子,水面也变得干净起来。

  “这是H3型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适合用于像旌湖这样的城市内河及其湖泊等。”据了解,这款机器人是由四川东方水利自主创新研发,该公司清污机器人研发中心设计师周茜也参与了其中。他介绍,该机器人收集垃圾的宽度为3.6米,体内可装载500多公斤的垃圾,装满后会自动发出信号。

  据了解,该机器人在2017年6月研制成功。目前已在四川省射洪县城区涪江河道成功应用。与H3型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同时研制成功的还有H1型,而这种清污机器人适用于大中型水电站清漂作业。目前已经在东西关等水电站成功应用。

  记者通过该公司的视频看到,H1型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前后各有两个机械手,会将河面上的水草、木棍抓起,如果遇到比较大型的垃圾,比如体积较大的树木,就会将其分割后打包。“目前我们测试的是每小时可以处理113立方米的垃圾。”

  多项技术为首创 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据了解,当前国内外对水面漂浮污物的打捞处理分为人工打捞和机械打捞两种方式。人工打捞效率和安全性都低,一般用于污物量较少、没有机械设备或机械无法靠近的区域。而机械打捞一般用于水电站进水口以及其它污物量较大的水域。机械打捞大致有清污机打捞和清污船打捞。目前这些机械装置运行均需要人工指挥和操作,对污物的形状、数量、打捞区域等有一定的限制。

  而这两种人工智能清污机器人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采用机器人逐步替代人工清污作业无疑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四川东方水利负责人表示,自2014年开始正式展开了智能清污机器人的研制工作,持续引进人才增强研发力量,并在产品智能化方面联合西南科技大学、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共同研发。

  公司H1型、H3型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第一代产品均于2017年6月研制成功。经在涪江、嘉陵江等流域水电站使用,产品各项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运行效果良好。

  12月19日上午,由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机械处,武汉大学,四川水利厅等多个部门的专家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这两种机器人进行了鉴定。

  鉴定委员会认为,H1型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首创了对漂浮垃圾进行打捞、分段切割、挤压、打包成块、自动码垛及运转的漂浮物打捞处理工艺,实现了智能化清漂作业;首创了聚料机械手水面围料池、网链打捞装置和机械手打捞装置相结合的漂浮垃圾高效打捞技术,提高了打捞效率;发明了选择式漂浮物分断机;实现了水面智能清污机器人的网络化管理及信息的大数据管理。

  H3型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首创了漂浮物识别、定位、跟进、打捞、避障及返航全程无人智能化控制技术,实现了水面智能清污机器人的网络化管理及信息的大数据管理;发明了在机器人前方设置两个柔性聚料机械手和柔性清扫转轮的漂浮垃圾高效聚料装置;创新了机器人浮体填充高分子防沉没技术。

  “产品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批量生产条件。”这是鉴定委员会给出的最终结论。

  不过,该公司目前对批量生产还未做打算,而是希望在提供服务上做足功夫。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上一篇:【领航新征程】泸州江阳区纪委:纠正“四风”一刻也不放松
  • 下一篇:四川:131幅贫困村青少年绘画(扎染)作品全被认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