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达州大竹“互联网+微法庭” 打通基层司法“毛细血管”

时间:2017-12-15

  四川新闻网达州12月14日讯(记者 余开洋)“通过微法庭,我的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诉讼很快得到了调解。”近日,家住贵州省遵义市团溪镇的周某通过大竹县人民法院“微法庭”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1998年,周某(女)在广州务工认识了大竹县中华乡四坪村的唐某(男),两人相恋后不久便同居生活,但一直未办理结婚登记。2000年,两人育有一女。后因感情不和,2014年双方便分居生活至今,女儿一直跟随周某一起生活。2017年初,周某到大竹杨家法庭进行起诉,要求判令女儿跟随其生活。为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避免当事人年迈母亲因出庭伤心,大竹县人民法院杨家法庭启动“互联网+三型法庭”搭载“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系统,通过网络视频接访,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周某谈论的微法庭是近年来大竹人民法院创新打造“互联网+微法庭”,搭载“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的系统,通过微信、QQ软件远程高清视频接访,实现了庭审实时直播和任意点播,也实现了法庭立案、审判、执行工作的智能化,以此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元的司法需求。

  “微法庭”虽然只配备一套电脑影音设备,但在搭载省高院自主研发的兼具十余项强大诉讼服务功能的“网上诉讼服务中心”成熟软件系统后让法院的“互联网+微法庭”大显神通。“当事人可扫描‘微法庭’二维码,实现网上四川省内跨域立案、预约咨询办案法官、申请司法调解及救助、进行信访投诉、学习法律知识、网上缴纳诉讼费、立案后诉讼材料的增补、回避等诉讼事务申请、案件执行申请及进度跟踪查询。法律工作者、律师还可通过专门的通道及时办理相关业务。”据大竹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用平介绍,“微法庭”搭建了网上智能诉讼服务、法治文化宣传、网上交互式沟通的三大平台,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无微不至的司法服务;律师亦不用为递交诉讼材料往返于法院;办案法官即可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回应群众不同的司法诉求。该“微法庭”兼具了投入少、受众广、收效大、节约人力资源等优点,真正让“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在最基层落地生根。

  据了解,鉴于一些偏远山区网络不发达、人群素质高低不一,为打通基层司法“毛细血管”,大竹法院在全县3个律师事务所、51个乡镇(街道)司法所或法律服务所,以及法庭所在地党委政府无缝对接,进行了“网上诉讼服务中心”软硬件的安装、培训。目前大竹法院的“微法庭”已实现了村村通,成功网上立案8件,调解52件,接受咨询245人次。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上一篇:【德耀四川・文明风华】第五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姚庆英:踏踏实实干实事
  • 下一篇:2017年“最受网民喜爱的四川政务机构”名单出炉 36家单位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