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四川科幻征程“揭秘”

时间:2017-11-13

  本报记者吴晓铃

  在科幻迷眼里,作家刘慈欣和他的《三体》绝对是最具标志性的人物和作品。如今,《三体》已火到国外,但很少有人知道,刘慈欣的走红离不开四川的一手打造。11月11日下午,2017中国科幻大会“中国科幻史中的四川”论坛在成都举行,业界汇集一堂,共同回顾四川的科幻史。

  艰难的发展史

  对很多科幻迷而言,四川创办的《科幻世界》杂志应该是中国科幻期刊中的一枚金牌。这家创办于1979年的杂志,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曾获得“世界科幻协会最佳期刊奖”等诸多荣誉。但据《科幻世界》首任社长杨潇介绍,《科幻世界》订数最低的时候只有600多册。最惨的时候到印刷厂催单,甚至遭到厂长白眼,“你不印就换地方,你的书放在那里都没人偷。”没想到的是,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杂志发行量迎来几何级增长,最多的时候年发行量达到了38万多册。杨潇感叹,“中国科幻现在能走向世界,得益于中国有最棒的科幻作家和读者,而这就是《科幻世界》最大的贡献。”

  依托杂志的普及,《科幻世界》杂志首任总编谭楷在1986年发起成立了中国科幻银河奖,发掘出了吴显奎、刘兴诗、何夕、王晋康、韩松、刘慈欣等大批优秀的科幻作家。

  87岁高龄的作家刘兴诗,几乎经历了中国科幻的全过程。言及四川科幻史,老人感慨万千,“事实上中国科幻的第一个高潮诞生在北京和上海,但四川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坚持了下来。不仅培养了两三代科幻读者,也推出了大批作家。”

  明星从四川起飞

  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作家首次获得这一殊荣。在刘慈欣和《三体》走向世界的背后,离不开业界孜孜不倦的发掘。

  此次论坛上,《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亮相时,被主持人称为“刘慈欣背后的男人”。因为他正是《三体》走向世界的幕后推手。

  姚海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科幻迷。上世纪90年代末,姚海军来到《科幻世界》任职,第一个工作是负责拆读者来信,刘慈欣手写的2000多字的投稿,让他眼前一亮,“宏大想象力、宽阔的视野便让我为之兴奋”。正是他将稿子转给编辑部以后,刘慈欣的才华才被发现。这一年,刘慈欣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了四篇作品,并拿下“银河奖”。基于对刘慈欣的欣赏,《科幻世界》专门为他的创作召开过研讨会,帮助刘慈欣在文学性方面进行提升。

  1999年,时任主编的阿来将姚海军调进了编辑部,他由此开始了为作者单独出书的计划。当刘慈欣将《三体》的第一部交给姚海军时,他强烈感觉到这是一部与以往大不相同的作品,必须奋力一拼。姚海军的策略是在出书之外,从2006年开始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进行连载。整整8个月,刘慈欣和他的“三体”世界赢得了青年读者的喜爱。杂志的这批读者,也成为《三体》最忠实的宣传推广者。此后几年,《三体》三部曲在《科幻世界》推动下相继出版,成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被誉为“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原标题:四川科幻征程“揭秘”

  • 上一篇:科幻名家建言科幻之都:“中国的科幻之都必然是成都”
  • 下一篇:纪录刷新 四川“双11”表现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