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为四川科幻献上美好祝福 103岁马识途现身科幻大会

时间:2017-11-13

马识途(前排右二)和刘慈欣(左四)等人合影。

  11月11日上午,成都东郊记忆的演艺中心人潮涌动,可容纳上千人的会场几乎座无虚席,从全国各地而来的科幻迷们聚集在此,见证了一场科幻盛宴的开启。2017中国科幻大会和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正式开幕。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中心教授、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科幻文学及产业研究者吴岩,在开幕式上发布《科幻产业发展报告》。开幕式后举行了一场以“科学与科幻的相生相伴”为主题的跨界对话。三位科学家和两位科幻作家带领现场听众来了一次真实与幻想的精神之旅。而已经103岁高龄的著名作家马识途先生,也在家人的陪同下,出席了本次开幕会。

  大咖对话

  刘慈欣对话“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

  期待未来十年 空间探索市场化

  科学遇到文学、科幻与科技是怎样的关系,一直是科幻界和科学界探讨的热点话题。在开幕论坛上,科幻大神刘慈欣、科幻作家夏笳与包括“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丁洪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组组长王皓毅在内的科学界人士,就“科学与科幻的相生相伴”主题,展开了一场思想的跨界对话。

  在对话中,刘慈欣“大开脑洞”,对未来人类十年的大产业趋势,进行了他大胆的预测。他认为,有一个堪比IT业的巨大“航天市场”,正在向人类社会慢慢接近。

  他说:“我特别期待在未来十年中,看到另一个巨大市场启动。这个市场规模很可能比现在IT市场规模还大,而且对我们生活影响同样巨大,那就是空间探索、航天探索市场化。一提到这个,很多人就马上想到气象卫星、太空旅游等,我说的不止这些。举个例子,计算机最初造出来是用于计算的,现在我们拿计算机什么都干。航天也一样,航天市场最后靠什么启动?需要市场化。如果不进行市场化,它永远发展不起来。而这种机会,我认为正在渐渐接近,带领我们进入航天时代。这是我对未来10年的期待。”

  在开幕式现场,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组委会正式对外发布《成都科幻宣言》,宣布一系列四川省科协关于推动四川科幻产业发展、宣传成都“科幻之都”名片的具体政策。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推进“中国科幻城”(科幻产业园)项目,建设具有显著产业集聚效应的主题文化产业园;持续加强科幻学术理论研究,积极发现培养科幻创作传播人才;升级打造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幻活动品牌,永久落户成都;打造对内对外科幻交流合作平台,成立并依托四川省科幻协会,积极筹备申办世界科幻大会在中国成都举办。

[1][2]下一页 尾页

2017中国科幻大会开幕式现场。

  产业趋势

  科幻研究专家现场发布产业发展报告

  过去一年中国科幻产业总值100亿元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中心教授、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科幻文学及产业研究者吴岩,在开幕式上做了一场《科幻产业发展报告》。《报告》围绕中国和世界科幻发展的现状、中国科幻所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在报告中,吴岩透露,过去一年我国国内科幻月度市场总产值13.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约6%,其中新出版科幻图书250种,较上年增长11%,新书销售超过7亿元。期刊产值接近2千万元。全年院线科幻电影市场总票房为76.4亿元,较上年增长13%。其中中国科幻电影35亿元,科幻网剧16部,总点击量56亿,用户付费接近10亿元,广告营收版权转让等其他收益整体保持相对平衡。将各数据合并得到过去一年中国科幻产业总值为10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涨幅13.8%。

  吴岩还提到了目前国内科幻的整体水平状况,“虽然获得上述成绩,但这些数据,与国际上科幻发达的国家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比如我们和美国相比,我们科幻类图书是200多种,美国一年是2000多种。电影产值差距更大。总体来看过去一年科幻图书销量增长平稳,没有突出成绩,没有大的飞跃。科幻出版增长速度还有所放缓,科幻数字出版物转化进程缓慢,国产科幻电影单片有所收获,但仍处于初创阶段。科幻游戏、动漫、主题公园多数还处在前期布局,预计获得收益还需要一段时间。与国际科幻界相比,中国科幻产业还仅是零头。即便跟国内其他文化产业相比也显得远远不足,但这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新兴领域,希望在未来它有更大增长。”

  焦点时刻

  马识途见到刘慈欣 第一句话:久闻大名

  马老女儿透露:马老对刘慈欣《三体》感兴趣

  在开幕式现场,出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身影。已经103岁高龄的著名作家马识途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出席了本次开幕会。马老的现身,也引发现场一阵轰动。很多科幻人士纷纷与马老合影、交谈。马老还在现场用纸笔写下对本届科幻大会的美好祝福:“一祝中国科幻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促进科幻文学繁荣昌盛;二祝从《科学文艺》发展出来的《科幻世界》更加兴旺发达;三是希望《科幻世界》走出更多像刘慈欣这样的作家。”在开幕式之前,马老还与刘慈欣、王晋康、何夕、夏笳等科幻作家见面。见到刘慈欣,马老的第一句话是:久闻大名。据马老的女儿马万梅介绍,马老非常关心我国科幻文学当下的创作,“他对科幻一直很关注,对刘慈欣的《三体》很感兴趣。看到华西都市报上关于《三体》的报道,他还详细问了我。”

  熟悉马老的读者知道,马老与科幻有着不解之缘。早在1979年,《科学文艺》在成都创刊,支持科幻发展的马老,就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发刊词――《祝科学与文艺的结合》。在文中,马老认为科学与文艺应该互相汲取营养,共同发展,而且认为幻想是科学与文学需要的“可贵的品质”:“没有幻想,不可能创造出伟大的文艺作品,没有幻想,也不可能出现伟大的科学发明。”1982年,马老又为《科学文艺》创刊三周年撰写了一篇名为《科学文艺创作一议》的文章。文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科幻小说创作的见解。他认为,有两点值得科学文艺作者注意,“一是科学性,二是艺术性。必须在这两方面努力去追求更高的成就。”2016年是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颁发30周年,马老还曾亲笔为科幻世界杂志社创办的“银河奖”30周年撰写了贺词,对科幻世界与“银河奖”表达了深深的期许与祝福。

  曾担任《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资深科幻界人士杨潇女士,难掩见到马老的激动心情,“马叔叔从《科学文艺》写创刊词开始,包括八十年代在省作协成立科学文艺委员会时,一直对《科幻世界》非常支持。所以他能够来(开幕式现场)。对大家都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见习记者 李雨心 摄影报道

  原标题:103岁马识途现身科幻大会

首页 上一页[1][2]
  • 上一篇:四川双11表现抢眼:天猫买进前七 京东买进前五
  • 下一篇:科幻名家建言科幻之都:“中国的科幻之都必然是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