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西新闻

产业兴 思维变

时间:2017-08-21

深度贫困地区往往产业薄弱,人们没有多少事情做,与之伴生的就是思想观念落后。因为读的书少、因为做过的事情种类少,比如说父辈种啥也只会跟着种啥,很少接触其他领域,所以眼界不宽,思维单一,缺乏致富技能,对事物的认知处于低水平层面。记者在下乡采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群众,不论你从哪个角度分析一个问题,他总能七拐八拐地拐到他的单一想法上。一个人的认知能力越有限,其想法就越单一,也就越缺乏判断力。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关键是需要给他们机会做更多的事情。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作出判断的时候考虑更全面、更周密。带动他们做产业无疑是最好的出路。当前,一些贫困农村的常住户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再想通过教育来改变其认知已经来不及了,只有让他们在“干中学”,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改变。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曾经提出过“个人构念论”的观点:个人构念即由个人过往的见识、期望、评价、思维等形成的观念。当遇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场景时,一个人的脑海里便会呈现出他以往的经验来对该问题或者场景作出判断。当认知能力低时,个人构念就会趋向单一,缺乏弹性。而这些狭窄的构念所提供出来的决策便被误认为是最好的、所有的对策。同理,当一个贫困户参与到一个产业当中后,他的构念中就会多了这些产业中的相关问题,比如说,种了土豆,土豆出现的病虫害他就会关注,如果自己解决不了,他就会寻求书本或者技术人员的帮助。久而久之,他的认知能力就会提高,甚至成为这个行业的土专家。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出“三个新增”,即新增脱贫攻坚资金、项目、举措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这“三个新增”应该最终落脚到产业扶持上。产业扶贫的好处不仅在于农民们很快能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过一项产业拓宽他们的视野和认知水平。

本栏文图均由本报记者 王秀娟提供

  • 上一篇:府底村的产业顶呱呱
  • 下一篇:繁峙 十大产业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