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西新闻

41天跨越11省重走长征路 他18个月创作800幅速写画

时间:2017-08-01

速写作品:甘肃省会宁县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

作者宫品仁(左)给大家讲速写作品背后的故事。

速写作品:南泥湾。

“走在长征路上,好几次,我都热泪盈眶……”7月31日,在太原南宫,宫品仁一次次向参观者介绍着自己的作品。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铭记和弘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由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山西省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山西省企业摄影家协会、山西省油画学会、山西省群众艺术馆、大同市总工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丰碑颂”宫品仁重走长征路速写作品展在太原南宫展出,展览将持续到8月2日。宫品仁历时41天重走长征路,创作了800多幅钢笔速写作品,展览则展出了其中的500多幅作品。

本想用谙熟的摄影最后选择速写

宫品仁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就职于大同市城区文化馆。宫品仁说,这次重走长征路,缘于好友的相邀。2015年9月15日,宫品仁一行8人从“红军长征第一村”福建省中复村出发,开启了自己重走长征路之旅。他们力求不放过每一个遗址,不错过每一个遗迹。他们走过了红都瑞金、血战湘江、遵义会议等遗址100多个。而每个遗址,又有多个红军指战员战斗、生活及主要领导人的居住遗址。行程至当年10月26日结束,历时41天,路经11个省,行程10750公里。宫品仁除了是名画家,还是一名摄影师。行程中,他不仅收集了大量的长征遗迹资料,还拍摄了影像作品。重走长征路,宫品仁最初是想用他多年谙熟的摄影艺术,来记录红军长征的旧址。而速写,只是用来辅助表达所见所闻所感。但随着两种艺术手法的交替使用,他越来越觉得很多遗址过于破旧,拍出来的摄影作品不尽如人意,而简练的黑白线条更能准确地表达那些历经岁月沧桑,如今依然屹立的不朽精神。于是,速写成为他表达对红军敬意的最恰当的手法。

用时18个月创作800多幅作品

宫品仁置身于红军走过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之中,常常热泪盈眶,情不能已。尤其是当他和好友走出草地到达班佑纪念碑前时,看到纪念碑上记录的一个故事,泪如泉涌,唯有深深鞠躬致敬:“当年红军大部队已经过了草地,却发现还有一个营的部队没有到,于是派警卫员回去找,当他们走到班佑河边时,正是黄昏,玫瑰色的夕阳挂在天边,他们远远看见几百个红军小战士背靠着背在睡觉。当他们走过去推那些战士时,却推一个倒一个,这些小战士再也经不起体力透支、饥寒交迫,在睡梦中全部死去了。而此时,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因为要在短暂的时间里把长征旧址基本上都走一遍,宫品仁和好友们不能在一个地方停留过久,所以,他白天拍摄素材,夜晚不顾旅途劳顿整理速写作品,经常画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结束重走长征旅途好一段时间后,他仍然沉浸在红色情结中,依然没有放下自己手中的画笔。近两年的时间里,宫品仁的世界完全被“长征”“红军”“战斗”“遗址”“红色”等词语填满。朋友们都说他已近乎着魔,而他却乐此不疲,沉浸其中。前前后后他用坏了十几支美术钢笔,用18个月的时间创作了800多幅速写作品。此次,只是展出了其中的500多幅。“长征的意义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感动是我画下去的动力!我准备退休后,再次独自重走长征路,用油画继续画下去……”宫品仁说。

采写本报记者 郭卫艳摄影本报记者 寇 宁

  • 上一篇:“山西头条”微信矩阵上线发布
  • 下一篇:抗洪抢险扫黑恶 武警官兵冲锋在最危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