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西新闻

彰显国企扶贫担当的“晋煤模式”

时间:2018-03-12

2016年12月,晋煤集团结对帮扶武乡县大有乡6个行政村。从最初的大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村民生活水平落后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至少10年的状况,到2017年底西岗头、炉家掌、鸦烟和苑家垴村136户467人贫困退出,晋煤集团正在努力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扶贫道路。

晋煤集团所结对的6个帮扶村中,包含1个非贫困村、1个移民搬迁村、2个组织涣散村、1个深度贫困村和1个重点上访村,情况复杂,问题突出,如何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成为扶贫工作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要先保证老乡吃的饱,吃的好。春耕期间,苑家垴村“第一书记”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村里部分农民因经济困难,无资金购买种子等必要的春耕物资,来年的口粮就成了问题。为确保贫困农户不误农时,“第一书记”积极动员结对帮扶党员干部捐资3700元为苑家垴村31户贫困户购买玉米种子,解决了春耕困难。辛苦一年种的粮食,无法精细加工,一直是鸦烟和炉家掌村两个贫困村反映强烈的问题,“第一书记”通过与帮扶单位沟通,想方设法筹集资金8万余元为两村筹建了粮食加工厂等基础服务设施。

扶贫更要“扶志”。在扶贫工作中,各帮扶单位深入贫困村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和送温暖活动,不仅给贫困户送去了爱心和温暖,更送去了精神和思路,鼓励村民要好好运用土特产,让大家知道这些“绿色食品”在城里都是“稀罕物”,思路得到了开阔,并主动与贫困户建立起了长效的销售帮扶机制,2017年共帮助贫困户销售土鸡蛋近1000斤、小米5500余斤、土豆22000余斤。看到日子一天天的变好,更加坚定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信心。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再到“孵化渔场”,项目和产业带动是脱贫攻坚的基础保障。基于这样的认识,晋煤集团结合各村的村情特点,确定了光伏发电、圈养羊等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庭院木耳、玉米仓储中心等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和劳务输出扶贫等新型产业。截至2017年底,企业共投资100余万元,建项目抓规划,切实把产业扶贫这个支撑做实做强。

在马村共有光伏发电和圈养羊两个扶贫项目。40KW的村级光伏发电站已在2017年10月份并网发电,在解决村里自用电的前提下,将多余电量卖给国家电网,预计每年可实现收入5万元。

在王庄沟村,地栽黑木耳项目更是让大家尝到了“甜头”。2017年13户贫困户试养了10000包木耳,通过3个月的培育,平均每户实现增收2600余元,2018年王庄沟村计划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地栽黑木耳项目中。看到大家的积极热情,“第一书记”靳建中更是为大家找好了销路,利用“互联网+扶贫”的模式,搭建微商微店平台销售特产,全村现已建立微店27家,黑木耳正在助力老区人民实现脱贫致富。

整个大有乡农作物以种植玉米为主,全乡一年玉米产量可达2000万斤,每年玉米收割、脱粒、烘干要耗费大量人力,外出务工人员都从务工地匆匆赶回来收割玉米。晋煤集团了解到此情况后,主动租用大有乡现有的粮站,成立红土窑合作社,以村集体经济入股,按照能人大户+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成了一个规模1500吨的玉米仓储中心,实现收割、脱粒、烘干、仓储、销售一体化管理,既降低了成本、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又实现了增收。2017年共帮助村民收割玉米2800余亩,销售玉米1200吨。

本报记者 王龙飞 通讯员 蒋雷 王华

  • 上一篇:山西为黑色煤炭寻求绿色新出路
  • 下一篇:省安监局:非煤矿山复产复工验收实行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