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陕西新闻

副刊|每天“121”——张翟西滨

时间:2017-12-26

  步入老年,渐入佳境。

  正如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在《杂感》中所言:“随着岁月流逝,我们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精神却越来越坚强,而且我们几乎能立即驱走坏良心带来的阵阵寒气。”的确如此,花甲之年想必人们更加理性、洒脱和务实。

  说白了,就是在人生晚霞之中,干点自己喜好的事。依据自身情况和嗜好,力求每天“一二一”。

  “一”即:力求每天写一点啥。长话短叙,读高中时自己就稀里糊涂写点短诗小文。插队期间,从1979年第三期《咸阳文艺》发表我一首短诗起,一发而不可收,消息,通讯,言论、诗歌,散文,故事等各种文体均有尝试,工作以后,习文热情有增无减,曾有千余篇什散见于中央,省市级报刊,屡获奖项;也曾出版漫画配诗、杂文言论、散文随笔和新闻作品集四部拙作,第五部书稿已交付出版社付梓;如今,每天写点啥的梦想,不时萌发,从未减退,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即:力求每天徒步行走两万步(以手机微信运动显示步数为准,三伏、雨雪天适可而止)。生命在于运动。现代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然而,人们追求、向往的还是身心健康、家庭幸福。

  过去,“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平日里我极少做运动,遇到久违的双休日,一般亦是宅入家中,笔耕不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头疼感冒是常见病,胸闷胃痛是老毛病,加之“半拉子”文人,颈椎越来越僵硬,身体各项健康指标直线下降。几年前,我到机关上班,乘公交车需8站路,直线距离足有4公里之遥,每天往返乘公交,倒也怡然自得,在机关接触不少“走班族”,有公车不坐,有单车不骑,偏爱徒步上下班,起初我迷惘不解,耳闻目睹多了,颇受教益。有人告诉我,中医有“走路是百炼之祖”一说。“健步是人生最好的‘药物’”。其实,“走班”益处多多。譬如:长期坚持步行上下班,可以使心脏得到锻炼,增强心肌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同时促进胃液分泌,加快早餐中所含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降低心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慢性运动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减轻紧张和压力,使大脑思维更清晰、更活跃,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睡眠;步行时能做到昂首挺胸,有助于调整俯首案头的姿态,防治颈椎病;也是社会倡导绿色环保出行的最好方式……嗬,好处蛮多。

  我从2013年春季,不知不觉加入“走班族”行列,皮鞋换成运动鞋,西服换成休闲装,春夏秋冬,由少到多,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坚持走班,从未间断。而今,我每天健步两万步,相当于15公里(当然因人而异,量力而行,选择何种运动方式?有无定量运动?全由自己做主,只要每天运动量,适当适度,恰到好处即可。)俗话说,鞋儿是否合适,唯有脚知道。五年下来,深感自己慢性病不见了,精、气、神与从前相比大不一样。健步这一方式放缓了生活节奏,让自己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和近距离观察体验社会人生。当清晨的一缕阳光洒在脸上,风中传来青草的气息,脚步或从容或急促,耳旁和着广场舞的动感节奏,乐此不疲,风中穿行,雨中漫步,雪中赏景,别有风情,别样人生!

  “一”即:力求每天一篇日记。但凡咬文嚼字之人,或多或少曾有写日记的经历。我也不例外,从插队到工厂,再到事业单位也有写日记的习惯;不过,忽热忽冷,断断续续。直到2009年11月25日起,我终于铁下心来,每天“咬定‘日记’不放松”,一日不漏,一天不缺,就连双休日都不放过。我觉得,对于一个爱好写作的人来说,天天追写日记,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而是真实记录每一天,日积月累,不断提升驾驭文字的功力;且能令人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校对人生,找准方位。截至今天我已追记日志9载,每天敲打键盘,其中不乏“矿藏”已成为我笔下的创作素材。

  岁月流长,人生苦短。如今,每天“一二一”,干着自己想干的事,走着自己熟悉的路,记着自己开心的日子,总给人无限的遐思和乐趣……

  快投稿

  在这里,你可以诉说你的感情,也可以畅谈你的感悟,还可以分享你的心情;在这里,你可以告诉我们你身边的开心事、新鲜事;在这里,我们一起说着咸阳几十年的变化,说着发生在咸阳的每一件大事小情;在这里,你是主角,你的故事大家一起聆听。

  只要你是咸阳人,只要故事和咸阳有关,就通过邮箱[email protected]为我们投稿吧。

  主持人:史嘉婷

编辑:王金金

  • 上一篇:“我饿、冷很,我不回去”长武女子夜站高速路口...
  • 下一篇:副刊|登咸阳古渡廊桥——谭建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