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大运河在山东》山东卫视首播:俯瞰德州运河之美 追寻运河文化之旅

时间:2019-09-26

齐鲁网9月26日讯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每当乔羽作词的这首《我的祖国》响起,人们心头总会涌起对家乡、对祖国深沉的爱。

河水长流,仿佛人们心中永恒的乡愁。今天我们要说的河流,是京杭大运河的山东段。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486年,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交通大动脉。它和万里长城一样,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时光荏苒,运河历经变迁。元朝以后形成的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六个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其中,河流中段穿越山东,约占运河总长的三分之一,也称为山东运河。

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山东,由于大运河的开通,与江南地区及京城的联系更为直接而紧密。山东运河文化由此也呈现出包容与统一、扩散与开放,运河水浇灌出一座座商业及人文繁盛的市镇,沿岸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丰厚。

对山东运河及其两岸主要城市的俯瞰之旅,就从德州开始。

德州,山东的北大门,运河沿岸的粮仓之一。

古代,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之盛,让这座城市不负“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美誉。

京杭大运河德州段,上接天津、北运河和北京,是南运河的一部分,这段运河在华北平原上蜿蜒流淌,风姿绰约,具有“九龙十八弯”的特征。因为自开凿至今少有破坏,得以基本保持原有的河道形态和沿岸生态。这一特征,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德州文史研究会吴鹏介绍说:“三弯抵一闸,老百姓的说法,这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它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降低河流的流速,正常的行洪又能更好地促进漕运。”

运河在德州穿城而过。如今,城内的古运河风景区,以运河广场为中心,集中展示了德州的漕运文化。

这座九达天衢牌坊,是德州古代交通枢纽地位的象征。

元朝,大运河全线贯通的公元1292年,马可•波罗结束东方游历回国,在著名的游记中描绘了运河沿线的城市。

位于德州城区这处陵园,记载了与运河有关的一段中外交往历史。

明朝永乐年间,中国国力逐渐强盛,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交流。公元1417年,菲律宾群岛的苏禄国三位国王率领庞大的使团访问中国,沿京杭大运河北上抵达北京,受到明成祖朱棣的隆重接待。在乘船沿运河南下归国途中,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剌不幸病逝于山东德州,明成祖闻讣深为哀悼,亲撰悼文将东王就地厚葬,并允其亲属及侍从留居守墓。如今,苏禄王的后裔和苏禄王墓,已成为中菲友好的象征。

运河德州段“帆樯如林,舟楫相连”的繁忙场面早已消弭于历史的时空。但是,大运河赋予德州的灵气和风韵却于斯为盛。

借助河流水系打造的湿地公园,成为这座运河城市美丽的风景线。

“旧河曲绕董生台,台畔黄花寂寞开。”提出“以德治国”理念的西汉大儒董仲舒,曾在德州读书,留下了董子读书台的书香传说。

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次兴盛,造就了今天这片董子文化园,以水为媒,园区自然地融于德州运河文化的景观之中。

这是位于德州武城县、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建造的四女寺水利工程,它也是南运河梯级蓄水的枢纽工程之一。

(记者贾海宁 孟凡东 通讯员姜玲燕 赵庆川 杜勇 费志振)

相关链接:

闪电直播:空中视角看大运河山东段,不只是“撩人”

  • 上一篇:潍柴:让青春绽放科技梦想
  • 下一篇:1天24小时,威海在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