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一名基层律师眼中的姚家:“法治”高楼拔地起

时间:2019-04-11

进行普法宣传

商品用房移交大会现场

举办信访事项听证会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亓竹冉

2018年9月,济南市首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陆续到各区街道办实践锻炼基地挂职锻炼。作为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专长技能的“新阶层”人士,历下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琴岛)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克平挂职姚家街道副主任已半年有余,提起这半年多工作的感受,陈克平说:“站在律师角度上看,经济的发展水平提高,对法律服务的需求程度也在提升。”他表示,在他看来,姚家街道上下法治观念随着经济提升有了跨越式发展,这种变化同时反哺在自己身上,让他有了巨大收获。

深入基层:3个月化解13年遗留问题

“以前我们作为律师都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上维护一方权益,而成为挂职律师后,我们则需要更多综合考虑政府的公共职能,维护驻地、居民等多方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一切要以民为本。”面对角色转变,陈克平有压力更有动力。

2018年9月30日,刚到姚家街道办事处,陈克平便确立了利用法律专业优势,协助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的定位,而一个“法”字,却牵涉了政府、居民、企业等多方的问题,尤其对于正处于快速上升期的姚家街道而言,“城中村改造”、“拆迁户安置”等涉及民生的问题比比皆是。

其中浆水泉村与辖区内一大型集团因政策、协议存在异议等原因而拖延了13年之久的安置房问题,成了困扰街道办的一大难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棘手的难题,却在陈克平挂职后短短两三个月内“奇迹”般的化解了。

提起其中的秘诀,陈克平笑着告诉记者,既然来到街道办工作,就应该迅速融入基层,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要用自己的热情、专业让大家信服,并真心为他们着想,这样才能更好帮助姚家街道落实依法行政。”陈克平说。

为民办事:姚家街道上下成“法律通”

自从来到姚家街道,陈克平每周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花在了姚家,审阅合同、解答法律问题,去村(居)、社区为居民进行普法更是数不胜数。就是在一点一滴的付出中,陈克平成了上至街道党工委书记、下至社区居民的法律“答疑”人。

“每个周一,我们姚家街道办都会召开工作例会,我每周都会参加,一方面是因为可以及时了解各方面工作动态,另一方面如果存在法律方面的问题,我也能及时给予意见。”陈克平拿出一叠合同说,现在街道办工作人员对依法行政的意识都很强,对于法律有关的内容都会向他征求意见,这与街道经济飞速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除了基层工作人员法律水平提升,居民们的法律知识也在飞速增长。就在浆水泉村安置房问题解决后,如何处置这7000多平方米房产成为村民争议的焦点。“小矛盾不化解,容易形成大火苗。”对此,陈克平提出,要正面向村民回应该问题,并申明该房产属于集体所有,而村民则享有受益权。借由此事,陈克平既给村委班子成员普及了专业法律知识,更让村民明白了法律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中所起的作用。

政企联动:经济诉求见证姚家变迁

作为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区域,姚家街道吸引了无数知名企业的目光。近期,一所国内知名企业便向姚家街道抛出了橄榄枝,但由于名称问题迟迟不能落户。为此,陈克平搜罗了数条类似案例,以帮助企业尽快落户。“招进来,留下来,扶持起来”,这是姚家街道帮扶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陈克平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一大动力。

如今在姚家街道办事处,70%为非诉讼业务,多数为涉经济类合同业务,这与传统家事、民事、交通类业务形成了巨大反差。“法律服务业可以呈现当地的市场化水平,姚家街道法律案件数量增加,反应了居民法律意识的提升,而经济类案件增加,恰恰反映了本地经济向好向快发展。”面对姚家街道法律需求服务的增多,陈克平非常乐观。

法治进步,仅仅是姚家街道发展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却也反应出街道发展的大变化。可以肯定的是,伴随着“南有风景区、东有商务区、北有科技城”的推进,姚家街道“法治”观念也终将伴随高楼层出而节节拔高。

  • 上一篇:牡丹区举办2019年中学生运动会 28支代表队参赛
  • 下一篇:助力学生创新创业 德州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