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宁夏新闻

无奉献不青春--厦门大学支教学子宁夏大地谱写青春赞歌

时间:2018-05-05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杨兆莲)又是一年五四青年节,厦门大学第十九届支教的青年学子们带着生活用品来到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关桥乡马湾村,看望支教团的老朋友--海原县回民中学高三学生马娟。这个从小患病的女孩如今学习成绩优异,即将参加高考。马娟说:“虽然贾老师离开宁夏已经4年了,但支教团始终关心我的学习生活,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现在”。

  马娟从小患有先天性小脑萎缩,走路不便,身体的残疾以及家庭的贫困,让这个女孩从小性格孤僻,不擅与人交流。初二那年,在数学老师的鼓励下,马娟鼓起勇气向当时的厦门大学支教老师写了一封求助信。当时的支教队员贾硕了解到马娟的情况后,一边对她制订心理疏导方案,一边多方筹集资金带马娟到大城市看病。北京看病之行,更是让贾硕和马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支教老师的帮助下,马娟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学习上也更有动力,并且顺利考上高中。一晃眼,贾硕支教期满离开了宁夏,然而马娟的生活点滴时时令贾硕牵挂,他们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贾硕至今觉得最有成就感的是,这个生活贫困且身体残疾的姑娘在支教老师的帮助下,有了生活的勇气和目标。

  马娟的生命蜕变之路还在继续,马娟与厦大研支团的青春故事还在继续。如今,马娟的弟弟也和支教队员成了师生,成为了朋友。

  1999年,厦门大学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的号召,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组建了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作为首批参加该项目的团队,自1999年起,厦门大学先后派遣了十九届共186名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优秀本科毕业生赴宁夏参加支教团工作。

  厦门大学第十九届支教团队员来到宁夏,在原有支教地海原县的基础上,又新增了隆德县支教点,为“爱心接力、薪火相传”的西部支教之路再添新的一笔。来到宁夏近半年,学子们始终怀揣着砥砺自我、报效国家的热情,来到宁夏最贫困的地区,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教诲,手握一支粉笔,怀揣一颗丹心,希望用一年的青春光阴传道受业解惑,毫无保留地陪伴和帮扶支教地的孩子们,十九年间,一批又一批厦大学子义无反顾地走上西部的三尺讲台,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这片热土上。“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厦门大学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队员们说。

  “一年宁夏行,一生支教情。” 虽然相隔关山万重,却总有一种力量始终支撑着他们,那就是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奉献、服务的精神。二十载春秋,更替的是团队,而不变的则是这种精神。正是这样一种精神,让厦大蓝一直流淌在宁夏西海固的黄土之上。人们常说,梦想开始的地方是故乡,如今宁夏也成为了他们的故乡。

  • 上一篇:宁夏“培育新时代好儿童”主题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拉开帷幕
  • 下一篇: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发现世界极危物种贺兰山鼠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