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把企业变成扶贫车间

时间:2018-11-13

刘向东 本报记者 吕玉玺

“除了农忙,只要有空闲就到车间里务工,平均1个月收入有2000多元,在家门口就能赚钱。”11月5日7时30分,横峰县葛源镇清湖村贫困户周有成,准时来到村里的“扶贫车间”横峰华荟箱包公司加工点上班。

“像葛源镇清湖村这样的加工点,我们在全县共有5个,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可以来务工,目前有近200名贫困人员在各个加工点务工。”横峰华荟箱包公司负责人刘福生告诉记者。

刘福生16岁时走出横峰到义乌创业,经过多年努力,他创立了自己的“华荟”箱包品牌。目前,他企业的产品不仅占领国内大半个市场,还出口日本、韩国,年产值超过1亿元。

2008年1月,刘福生返乡创业,创办了横峰华荟箱包有限公司。在县就业局和葛源镇的帮助下,刘福生的企业被打造成县里的就业扶贫车间。葛源镇许华玉夫妇曾经因没有劳动技能而致贫。刘福生的箱包厂办到家门口后,许华玉在厂里当保洁员并负责装卸产品,妻子在厂里剪线头、给产品打包。夫妻俩每年有5万余元收入,2017年许华玉家顺利脱贫。

“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优先录用,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额外的生活补贴,在县里工厂上班还包吃包住。”刘福生说,目前,他的工厂里安置就业500余人,其中贫困户100余户200余人。近年来,企业先后获评“江西省返乡创业示范企业”“江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业扶贫示范点”等。

  • 上一篇:万载健康“大篷车”进基层受欢迎
  • 下一篇:浔阳实行垃圾收集“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