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捕捉蝴蝶 夜观昆虫 武汉公园首开昆虫夏令营

时间:2017-07-11

孩子们夜晚在科普公园内找到一只蜻蜓 记者胡九思 摄(实习生李瑛 文欣)

7日至8日,武汉公园里首个“昆虫夏令营”在科普公园举行。捕捉蝴蝶、夜访动物王国、微观昆虫、制作昆虫标本,短短两天时间里,20个孩子俨然成了“昆虫小博物学家”。

在动物界所有种类中,昆虫占了73%,共有1000多万种,是世界上最庞大却低调的动物族群。公园大课堂推出“昆虫夏令营”,将两天的课程设在科普公园,通过实验室里专业的观察研究、最强大的科研导师团队指导,带领孩子们触摸、捕捉昆虫,对昆虫有一次从感性到理性的系统认知。

7日,武汉作家刘丛康、科普公园高级工程师欧克芳首先开讲。“蝉是高音歌唱家,从土里钻出有几十年生命;异色瓢虫是穿着斑点装的飞行员,与七星瓢虫撞衫不撞脸;螳螂是凶猛的刀客,螳螂吃夫凶悍无比;用小拇指就能捏死的蚂蚁,却能扛起是自身体重400倍的物体……”欧克芳生动的比拟勾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捕捉昆虫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环节。他们人手一个补虫网,蝴蝶成了他们最喜欢的捕捉目标。“小灰蝶和菜粉蝶最好捕。相比之下,凤蝶就难捕得多,要趁着它低飞的时候快速向下扑网。”育才行知小学四年级女生杨麒玄颇有心得地说。

在捕虫及夜观昆虫活动中,孩子们见识到了老师所讲的不少昆虫。

制作昆虫标本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考验。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王希之制作蝴蝶标本时,3次都把蝴蝶的翅膀弄破了。在老师鼓励下,他重新开始,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蝴蝶,再用昆虫针将其固定在台面上,然后平铺在展翅板上,用透明条仔细压住,最终完成一只蝴蝶标本的制作。

科普公园工作人员介绍,本次昆虫夏令营首先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昆虫;其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识别昆虫之间的相似与相异;第三,捕虫过程中,考验着他们的耐心,并让他们熟知昆虫的习性;第四,制作标本则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所以,这算得上是一次非常完整的昆虫学习体验。(记者彭毓颖 通讯员任爱华)

 

(责任编辑:刘晓丽)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 上一篇:患病贫困户成“养虾大王” 两年从未笑得如此灿烂
  • 下一篇:打破美国40年垄断 华科大教授发现RNA新型工具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