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百家讲坛”主讲人于钟华来汉开讲汉字与书法

时间:2017-06-20

“书法不是为了外在的漂亮,而是发自肺腑,顺着我的手,顺着毛笔,成己成彼,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

17日,CCTV“百家讲坛”首位书法主讲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于钟华在省图书馆长江讲坛开讲,与读者分享他的书法心得,以独特视角解密古老的中华书法艺术。

有生命力的书法

于钟华说,书法不是追求把一个个字写得有多好看,而是要深入了解书法的内涵。为此,他讲了一个东晋时期卫夫人和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小时候曾跟卫夫人学书法,有一次上课,卫夫人拿出一张只写了一“丶”的纸,问在场的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卫夫人都不满意,只有当王羲之说出“点如高峰坠石”时,卫夫人才惊觉这孩子说出了书法的精髓。卫夫人又拿出一张只写有一横的纸,学生又给出种种答案,卫夫人等着王羲之,他说:“横如千里阵云”。

于钟华认为,这个故事没教我们什么书法技巧,但它说出了书法的精髓,就是要把一个个看似独立的方块字写得有生命力。

书法由道而生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于钟华引用东汉书法家蔡邕《九势》中的这句话,点明书法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之本——道。

于钟华说,古人在决定书写工具时选择了墨水和毛笔,这两者最接近于道。老子讲上善若水,先民选择墨水书写,思考如何使墨像水一样自然流淌,又选择了最接近水的性能的毛,做了毛笔,书法得道即源于此。

谈及书写的过程如何体现“道”,于钟华强调“自然”二字,顺笔、顺手。毛笔柔软,每根毛都是多维的,如何使若干方向的性能顺从笔去书写,需用巧劲,顺性而为方能驾驭。

他认为,从一个书写的人走向能体察天地大道的仁,在天地之间有了开阔胸襟和思想,在书写中也获得了自由,这才是书法的根本目的:变成一个完整健全的人,感觉到生活的幸福和精神的自由。湖北日报讯 记者 别鸣 通讯员 刘虹 李茜

(责任编辑:张潘)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 上一篇:汉正街拟建博物馆群 再现“天下第一街”商业文化盛景
  • 下一篇:央媒聚焦武汉“四水共治” 摄影名家赴青山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