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恩施州畅通人社服务“最后一公里”

时间:2018-12-01

共建一座“梦想小镇”,让创业者甩开膀子逐梦;营造一种公平环境,让人事考试者安心应考;筑起一项保障机制,让农民工拿工资“心里有谱”……

在恩施州,这一桩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变化,得益于人社部门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用“辛苦指数”提升就业创业者的“幸福指数”。

“梦想小镇”,让创业者甩开膀子干

“现在生意红红火火,回想起当初创业时困难重重还后怕!”恩施女儿城内硒茶印象店主谭宇说,场租、水电费开销大,人员招聘、产品宣传等零零碎碎加起来成本太高了。为节省人力成本,“女汉子”谭宇常常“一肩挑”,有时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站不直。

正在谭宇举步维艰时,恩施州人社局将女儿城的“梦想小镇”认定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很快,他们帮助谭宇提供店租,水电费优惠近五成,免息借款20万元;安排人员前来实习、为店里提供服务员,工资由政府承担。

为让创业者梦想飞翔,州人社局创新“梦想小镇”孵化模式,探索形成“8+1”的双创共建机制,即8个县市人社部门与女儿城·梦想小镇共建共享“双创”成果,搭建全方位双创孵化平台,引导推进人才培育、科创发展、文旅孵化等体系建设;推行“个性化”“保姆式”服务,营造创新创业“加速器”。目前,成功打造大学生创业、巾帼创业、精准扶贫及返乡创业、非遗传承创业等街区,入驻商家1000余户,带动就业创业1.2万余人。

同时,促进文旅融合,激发双创“新动能”。搭建起集技艺展演、传承保护,产品开发营销,技能人才评选、输出和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平台。如今,梦想小镇天天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每周有读书汇、大讲堂,每月有主题相亲会,每年有赶场相亲女儿会……2016年,“梦想小镇”入选湖北旅游名街;2017年接待游客380万人,整体经济规模逾5亿元,年产值6亿元。

此外,对创孵企业投资4500余万元,以“创业苗圃”等形式吸引200余名大学生创业,成功孵化“巴人堂”“巴山物产”等10余个创业项目。目前,小镇入驻企业256家,商户近千家。

“阳光考录”,让应试者安心备考

参加公务员面试前,在恩施机关上班的沈金龙一直惴惴不安,“面试真的公平吗”。走进考场后,他逐渐放下了心中的这块“石头”。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恩施州人社局把营造公平公正的面试环境作为人事考录工作的“生命线”,从制度上保证了考官、考场、考生、考试顺序“四个”随机,加上考生与考官的独立封闭管理,实现考生和考官间的“信息隔离”。

所有考生进入候考区后,都是“一无所有”,无法与外界取得任何联系。考官是通过软件从考官库里面随机抽取的,考生的考场号和答题序号也是现场随机抽取,而且考官抽取考场号与考生抽取考场号是同时进行的。

从考官的抽取、考生抽取考场号和答题序号,所有程序都有摄像机、监督人员和考生现场监督,程序公开透明。在面试开始前,所有考官、工作人员签订承诺书,并由纪委统一选派纪检干部担任考场监督员。同时,邀请州人大代表、州政协委员,以及媒体全程参与面试监督象。沈金龙说:“面试过程都是一目了然的,公平性‘看得见’‘摸得着’,我很安心。”

据介绍,恩施州每年约有8000名考生参加面试,人事考录工作连续5年实现“零差错”“零投诉”“零信访”,成功打造“阳光考录”公信品牌。

制度“撑腰”,让农民工工资无忧

刘大可,是鹤峰县五里乡农民,一直在建筑工地做钢筋工,但是工地上多年来一直是“每月发生活费,年终结算工资”的方式支付劳动报酬,年终能不能拿到足额的工钱“心里没谱”。如今,他的顾虑彻底消除。

2016年9月起,恩施州人社局创建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4+3”办法:实施农民工工资准备金制度、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制度、农民工工资银行代发制度、农民工欠薪银行授信代偿制度等“四项制度”,分别破解“无钱发”“发给谁”“怎么发”“追欠难”问题。同时,为保证“四项制度”落实,实施建立部门联席会议、追责问责、失信惩戒等“三项机制”,聚集农民工欠薪治理的强大合力。

为保证“4+3”办法落实,该局实施“五动”:高位推动,把“四项制度”的推进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履职主动,部门包保行业和县市;上下联动,纳入对县市政府年度考核;宣传发动,营造广泛参与舆论氛围;社会齐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

据介绍,恩施州实施“四项制度”的建设工程项目,无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曾经每到年底来政府部门讨薪的农民工,也从门庭若市到如今的门可罗雀。(吕家勋 何冶 李巧)

(责任编辑:刘晓丽)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 上一篇:湖北:社区干部全职化管理将全省推行
  • 下一篇:宜昌长江两岸1年复绿17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