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大冶铜绿山遗址公园即将全面开建

时间:2018-03-21

图为:随葬铜矿石(孔雀石)。

图为: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出土的青铜器。

图为:矿冶产业链遗址分布图。(资料图片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迄今所见我国规模最大、采掘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冶炼水平最高、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铜矿遗址。3月9日,央视《探索·发现》节目再次走进铜绿山,让古铜矿遗址又一次受到关注。

自2012年启动第二轮考古发掘以来,该遗址重大发现频传。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获悉,目前,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地考古已暂告一段落,遗址暂被回填保护,保护利用规划方案正抓紧落实。随着考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已正式获得立项的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即将全面启动。

采矿时间长 荣登“基尼斯之最”

事实上,铜绿山考古已开展数十年。

1971年,铜绿山露天采场工人作业时,挖出铜斧和各种木槌、木锹等多种古代劳动人民开矿时用的工具,矿区还残留不少当时炼铜的炉渣和开矿的老窿。

为弄清这些神秘发现,矿上决定将其中一把铜斧寄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希望对历史研究起到一点作用。对方很快发来电报,“请保留现场,即来人调查。”古矿冶遗址逐渐浮出水面。

1973年至1985年,在首任考古队长王劲带领下,考古队在铜绿山首次进行发掘,主要对5个矿体(8处古代采矿遗址)和两处冶铜遗址进行抢救发掘,揭露商周、西汉至隋唐采矿竖(盲)井231个、平(斜)巷100多条,春秋战国时期的冶炼炉12座。通过对矿区调查发现冶炼遗址50处,冶铜炉渣40万吨,推测冶炼出的粗铜达8万~12万吨。出土和采集矿冶工具及标本等1000余件。

这些重大发现开创了中国考古学新领域——矿冶考古学,开辟了中国青铜器研究新领域,填补了冶金史空白,令世人瞩目。

1982年,铜绿山古矿冶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1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之一。

2012年铜绿山考古重启以来,又获多项重大发现。考古人员据最新考古材料判断,铜绿山始采年代不晚于夏早期,经西周、春秋战国延续至汉代,还新发现唐、宋、明、清冶炼遗存。

2016年8月,铜绿山古矿冶遗址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持续生产时间最长的古铜矿”。

发掘258座古墓 填补矿冶考古空白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项目领队陈树祥介绍:2014年11月起,考古队在铜绿山四方塘进行了3年多考古发掘,共发掘古墓258座,其中两周墓葬246座、晚期墓葬12座,共出土文物200多件,有青铜器、陶器、玉器,还有随葬孔雀石、铁矿石、石砧、炉壁残块等。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从不同陪葬品中,能看出墓主人是生产者还是管理者,是开采工,还是冶炼工。

陈树祥认为,四方塘遗址墓地是铜绿山也是中国矿冶考古首次发现的与矿冶遗址密切相关的墓地,其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矿冶文化内涵丰富,揭示的信息与铜绿山同时期矿冶生产、管理相关,为研究春秋时期铜绿山乃至中国古代矿冶生产中的人力分工和技术种类等问题提供了新资料。考古发掘基本弄清了铜绿山春秋时期较为完整的矿冶产业链,为研究铜绿山乃至中国古代矿冶的技术流程、生产规模等拓宽了新视野。

此外,对四方塘遗址出土炉渣、铜器、铜矿石标本的多学科分析,对于研究春秋时期铜绿山铜料流向、冶炼水平提供了新线索。因系列发现填补了矿冶考古空白,四方塘遗址墓葬考古荣获“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目前,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建设正在进行。记者从大冶市政府获悉,铜绿山大遗址公园于2013年入列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随着四方塘古墓群发掘工作完成,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核心的大遗址公园建设即将全面启动。遗址北侧的青铜小镇有望在2020年与市民见面。这些,将进一步擦亮大冶“千年铜都”城市名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责任编辑:肖进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 上一篇:城乡供水一体化 百万大冶人将共饮一“泉”水
  • 下一篇:武汉今起连晴三天 赏花赶紧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