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心中的话儿说给您听”:缅怀逝者,负重前行,TA们底气十足

时间:2021-04-07

编者按: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人们缅怀先烈、追念前贤,追思过往、遥望未来。面对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您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近日,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走访4名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后人,看看他们如何把对逝者的怀念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完成祖辈父辈为之奋斗的事业。

“太姥爷,这盛世如您所愿”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可欣

清明节对史如静来说,是每年最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她要和家人一起去给太姥爷吉鸿昌扫墓。

4月2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吉鸿昌烈士的重外孙女史如静,聆听年青一代的心声。

“从小就听姥姥和妈妈讲述‘我是中国人’‘做官即不许发财’‘死也不倒下’这些故事。在还不识字的时候,妈妈已经教会我背诵‘就义诗’。”在红色家风的熏陶下,史如静一直品学兼优。

2011年,大学毕业后的她参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毅然地选择去西部,到条件艰苦的甘肃省定西市常川村希望学校支教。“这里不仅是太姥爷战斗过的地方,也是我太姥姥的家乡,所以我很想去那里看一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支教的1年时间里,史如静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她每天的所闻所感。

“第一次真真正正地站在讲台上,切切实实地体验着教书育人的感觉;第一次当班主任,第一次教一年级的孩子们;第一次领着他们放学,带着他们唱歌……太多第一次了。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的大眼睛,一张张真挚的笑脸,我内心充满了感动。”

每周28节课、一年级班主任、校园广播站广播员,支教岁月里的史如静累并快乐着。“选择去西部支教,虽然爸妈有很多不舍得,但是对我非常支持。我很幸运,能够亲身经历支教生活,也为人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那里,我还到太姥爷当年驻扎的地方,拍了许多照片,并和妈妈把照片放到了太姥爷的墓碑前。我想告诉太姥爷:如您所愿,您战斗过的地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支教结束后,史如静回到天津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但9年来,她的心里一直记挂着那所远在西部山区的希望学校,她同学校的老师一直保持着联系,还常常给学校寄学习用品。“前不久,在和学校老师通电话时,老师告诉我,现在学校的条件好起来了,让我有机会回去看看那里的变化,我打心底里开心。”史如静说。

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在生死离别之际,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就义诗。“太姥爷用一生的行动诠释了信仰的力量。他始终把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史如静告诉记者:“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红色后代,我将传承家风,将吉鸿昌精神代代相传!”

“兰考的桐花儿开了吗?”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一宁

“焦桐一棵棵,是你亲手栽,昨日青青苗儿幼,今朝栋梁材。痴心恋故土,落叶根下埋,山重水复君何在,万里盼归来……”焦裕禄的外孙余音演唱的这首《焦桐花儿开》,触动了不少人的心灵。

4月1日,当记者联系到在中国歌剧院工作的余音,他问:“清明节快到了,兰考的桐花儿开了吗?”

那一簇簇、一团团粉紫色的桐花儿就如同一个个小喇叭,讲述着春天的故事、吹奏着春天的赞歌。“外公魂牵梦萦的兰考,早在两年前就率先脱贫。很多盐碱地变成泡桐林,不少人靠着泡桐产业过上了好日子。”余音说,在外地工作的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变化,还自然而然地当起焦裕禄精神的宣传员、新兰考的宣传员。

前不久,余音登上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带去焦裕禄用过的那把只剩一根弦的二胡。“我的外公不是只会拼命硬干工作的人,他会拉二胡、会唱歌,还会跳交谊舞、写诗,很有文艺范儿。”余音说。

这些年,余音努力在舞台上还原一个真实的焦裕禄。他曾带着原创音乐剧《焦裕禄》回开封演出,感人的故事情节、悠扬的舞台音乐与演员的歌声交织在一起,赢得观众无数掌声。“我用音乐剧的形式讲述外公的故事,就是希望能引起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共鸣。”余音说,他的外公不是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为了把音乐剧中焦裕禄的形象演真演活,身为焦家人的余音还专程拜访与焦裕禄有交集的同志,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深入探索焦裕禄的精神世界,“希望更多人能读懂焦裕禄,感受信仰的力量和温度。”

在原创民族歌剧《盼你归来》中,焦裕禄的形象首次以歌剧形式现身舞台。“我扮演焦裕禄,最大的感触就是离外公越来越近了。”余音说,让兰考人民吃饱饭过上好日子,是外公毕生追寻的梦想。他想告诉外公,如今兰考不仅脱贫了,还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快步前行。

去年4月,桐花盛开时,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剧组奔赴兰考拍摄外景,余音忙里忙外连轴转。“这次我没有扮演焦裕禄,而是成为一名主创人员,协助剧组工作人员记录花开的美丽瞬间、重现兰考人民战天斗地除三害的故事。”余音说,这部根据口述回忆录改编创作的影片已经杀青,很快就会跟全国观众见面,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焦桐花儿开,追思泪成海。“无论是在台上还是台下,我都会一如既往地传承好焦裕禄精神,把外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余音说。

“母亲是我生命的标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我的母亲是登封市公安局原局长任长霞,在我眼里,她不仅是一位温柔善良的母亲,更是我从警路上的指路明灯……”最近,郑州市公安局民警卫辰尧作为河南政法英模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成员,走进全省政法机关作巡回报告,深情讲述他和母亲任长霞的故事。

“2004年4月14日,是母亲去世的日子,离开我已有17年了,当年我17岁,正读高中。现在我也成了一名人民警察,继承了母亲未竟的事业。”4月1日,谈起母亲,34岁的卫辰尧眼睛有些湿润,他的手机上,保存着母亲的照片。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送别母亲那天的场景,登封成千上万的群众站在街头为她送行,我内心被震撼了,也终于明白母亲那么拼命工作的意义,那一刻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个像母亲那样的人。”卫辰尧说。

2008年,卫辰尧继承了母亲的遗志,从河南警察学院毕业后,到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工作,当过刑警、社区民警。卫辰尧告诉记者,刚入警时,他有“三怕”:怕接电话、怕人找、怕被群众搭讪。后来,他不断翻阅母亲生前的日记,领悟到母亲被群众爱戴的原因是她心里始终装着群众的冷暖。

“母亲在登封市工作期间,群众主动向她提供破案线索,她到基层排查案情,群众争先恐后地给她端茶让座。虽然我当时并不太懂她的工作,但能感觉到母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多人愿意把自己的诉求讲给她听,这是对她的信任,也是期待。”卫辰尧说,“入警13年来,我越来越体会到母亲无悔付出和执着追求的意义所在。母亲给我作出了表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感情是真挚的,谁给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谁就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她工作的样子,那一刻我马上就会振作精神,仿佛她就在旁边看着我,我深知穿上这身警服就意味着奉献与付出,就不能让群众失望,不能让母亲失望,我一定要像她那样把群众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用心、用情、用爱守护群众的平安。”卫辰尧说。

卫辰尧说:“母亲曾说,‘警察就是我的天职,为自己所执着追求的事业而献身,值!’这句话从17岁开始就一直伴随着我。母亲是我生命的标杆,当警察后,我更加懂得了警察的无悔担当,我会沿着母亲的足迹奋力前行,无怨无悔、无惧无畏,永葆忠诚本色,做一个爱人民的好警察!”

“祖国的界碑,我们来继续守护!”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可欣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

又逢清明,细雨润物。3月31日,记者来到戍边烈士肖思远的母校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一进入操场,4名身着迷彩服、认真练习队列动作的学生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是学院国旗班的同学,正趁着课余时间抓紧训练,为过两天要举行的升旗仪式做准备。

“男儿心里都有一个‘当兵梦’,参加国旗班,是想离部队更近一些,提前感受军旅生活。”队列中的学生教官、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二学生杜美隆认真地说:“我和肖思远学长都是延津的,希望和他一样,守卫祖国。现在我的条件都符合应征要求,准备报名下半年的征兵。”

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在前往交涉和激烈斗争中,我边防部队4名官兵英勇牺牲。其中,有两人是河南好儿郎,他们是肖思远和王焯冉。

“新闻报道说,双方发生冲突时,肖思远发现还有战友被围攻,他再次向前冲去,拼死营救战友,用身体为战友遮挡石块、棍棒的攻击。”机电工程学院教师冯亚磊告诉记者,今年年初,2014级汽修3班学生肖思远的英雄事迹一经刊出,在校学生深受鼓舞,应征入伍的热情高涨,在春季征兵时,7名学生选择到肖思远生前所在的部队服役。

大一学生王顺龙说:“在我的心中英雄有很多,有‘海空卫士’王伟,有戍边烈士肖思远,每一位英雄烈士都值得怀念,值得尊敬。我想对他们说,最好的缅怀就是传承,我将苦练本领,努力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守好边关,守护我们的祖国。”

在汽修专业的实操车间里,“向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烈士学习”的条幅挂在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车间顶部是用灯管拼成的大字“中国梦”。

聊起肖思远,学弟学妹们说得最多的是“学习”“致敬”。汽修20-1班的班长卫涛说:“脱下军装,肖思远是24岁的青年,穿上军装,他是祖国的界碑。思远学长,我们想对你说,祖国的界碑,我们来继续守护!”


  • 上一篇: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央第九督导组进驻河南 姚增科传达中央精神并讲话 王国生主持汇报会
  • 下一篇:4月上半月将迎来“好天” 河南整体空气质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