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三问中小学生负担③:能不能让孩子的童年更快乐?

时间:2021-04-07

孩子的学业负担,引来各方关注。我们能做些什么,让孩子的童年变得而更快乐?请听专家、校长、老师的建议。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晓荷

  深化评价改革,重构评价生态

——河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王萍

中小学生“减负”已提出多年,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愈演愈烈。教育“内卷化”,归根到底是社会评价生态出现了问题;打破“负”越减越重的怪圈,要从评价改革上下功夫。

当前,以升学率和分数评价学校、评价孩子的现象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在一些地方,党委政府一味强调名校升学率,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下达不合理指标,学校“愿意减”却“不敢减”;“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让家长焦虑不安,被群体裹挟着将孩子送往培训班,想用分数为孩子谋前程。

伴随着义务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重构评价生态势在必行。

教育部等六部门刚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从三方面列出评价内容,首位就是县域评价,明确“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等,这从制度层面对不科学的“教育政绩观”加以引导,避免压力的层层传导,这迫切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执行。

从观念层面看,教育是社会的一部分,家长的教育观不可避免地受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制约。要让孩子的童年快乐一些,一方面,需要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克服学历导向、文凭导向;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深刻认识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初心和决心,面对“激流”保持理性,淡定从容地陪伴孩子成长。

向课堂要质量,把更多时间还给孩子

——濮阳市实验小学校长徐相瑞

从一线教师到一校之长,我越来越感觉到,教育是塑造美好人生,让所有与教育有关联的人生活得更幸福。但在升学的压力,考分的刺激下,听讲、作业成了学习的主要渠道,教育成了单纯发展智力的过程,功课多、作业多、要求多,学生累、老师累、家长累。

教育是一个灵魂撼动另一个灵魂,但如果另一个灵魂缺少生机,何来教育?我们要改!从去年起,我们以“作业”为切入点启动改革。

起初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其他年级书面作业不超过一个小时,每周四为“无家庭作业日”。很多孩子见了我就说:校长妈妈,周四我们最开心!我意识到,取消作业让孩子们的“勃勃生机”又回来了!

这学期起,学校所有年级取消书面家庭作业,我们创意设计了家庭非书面作业,分为常规性作业和非常规性作业:每日一赞、一项家务、每日读书、户外运动等是常规性作业;语文的背诵、赏析、查资料、预习批注,数学的讲题、操作、口算等为非常规性作业。

我们也意识到,“作业”问题追其根源,还是课堂效率的问题。课堂改革同时启动,打造“双学”模式智趣课堂,严格课堂时间管理,每节课练习时间不少于20分钟;领导班子、教研组长每天深入课堂听评课,引导老师课堂上要关注到不同层面、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开展争章学习活动、“争当自律小明星”等措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避免“堤内损失堤外补”,给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全面发展。

改革就会有困难和压力,但我相信,只要上路,就会遇到庆典!

家校无缝沟通,呵护孩子快乐童年

——省实验小学教师贾福霞

我所在的省实验小学一向重视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书面作业少,学生负担轻,这在家长圈里颇有口碑;但也会有家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作业少孩子能学会吗?”“同事家的孩子都报了三四个课外班了,咱们学校不提倡校外培训,成绩会不会跟不上?”

作为一名家长,我理解他们的焦虑;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最不愿看到的就是“5+2=0”——五天的校园生活,两天的家庭生活,孩子归零。当然,这里的“零”不是指知识,而是学习、生活习惯等等。

周末本是孩子的自由时间,也是难得的与家长朝夕相处的时间,将这珍贵的时间给了校外机构、超纲培训,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也挤占了家庭教育的机会,挺可惜的。

在教育中,家庭与学校承担不同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孩子的童年是否快乐,系于家校是否分工合理、无缝沟通、形成合力。家长不要抢学校老师的活儿,比学校老师还急,拿作业逼着孩子,让培训霸着孩子。孩子得不到陪伴,还要被逼着学,怎么会快乐呢?

那么家长要做什么?要当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终身老师,从“根部”教起,以身作则告诉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

家长要有“三个重视”。一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学习更轻松,如一二年级书写习惯的养成,比写了多少字更为重要;三四年级阅读习惯的养成比读了多少书更为重要等,这些习惯学校老师在学期开始时就会告知家长,需要家长加以引导和监督;二是重视老师布置的实践性作业,我们学校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统一布置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老师甚至鼓励孩子在校完成书面作业,回家阅读、锻炼、劳动,这些实践作业远比做张卷子重要,恰恰老师不好检查,需要家长配合;三是重视主动与老师沟通,更清楚地了解孩子在校状况,让教育更精准有效。


  • 上一篇:6天前,郑海霞去光山干啥?
  • 下一篇:王国生:以过硬的本领和作风 保群众的幸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