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河南男子当贫困学子的“梦想合伙人” 获评“2019北京榜样”

时间:2020-01-06

□河南日报记者 卢松 河南日报通讯员 许建玲

“你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有难事尽管说,我就是你们的爸爸。”1月2日晚,在北京卫视播出的“2019北京榜样”颁奖典礼上,一个操着浓重河南口音的汉子向四川省大凉山的两个孤儿许下一个庄重的承诺。

这名汉子是北京商鲲教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和永,刚刚获评“2019北京榜样”十大年度榜样人物。两名孤儿是20岁的彝族小伙白罗记和哥哥,白罗记是潘和永培训学校的一名学生。

白罗记在校学习的3年,潘和永不仅免除了他的学费,帮他筹集治病的费用,还帮他介绍了高铁乘务员工作。他们由此结下深厚的感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今年53岁的潘和永出生于通许县练城乡一个农民家庭,中专毕业后选择回家乡工作,在乡镇政府一干就是14年。在基层工作时他发现,很多中高考落榜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因为没有劳动技能,经济形势一有“风吹草动”,只能返家务农。

“为啥不把他们培训成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呢?”雷厉风行的潘和永说干就干,2004年他毅然辞去公职北上进京创业,并于两年后开办职业培训学校。13年时间,潘和永带领团队,一步一个脚印,从一间狭窄的小屋、一台破旧的电脑,发展成为拥有品牌估值68亿元、员工5000多人的教育集团。

潘和永给学校规定:对来自全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全部免学费和专业技能费;对来自贫困县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费全免,专业技能费减免30%。10多年来,潘和永带领团队围绕市场设专业,瞄准岗位开课程,设立的高铁乘务员、“无人机”“3D打印”等市场需求量大的新兴专业,让16万余名中职学生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更为来自深度贫困地区的3200名贫困学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立足职业教育,开出扶贫“良方”。正是由于在脱贫攻坚中的创新与坚守,潘和永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奉献奖”。

从一个“北漂儿”到集团老总,变化的是企业规模,不变的是潘和永那颗回馈社会的心。

潘和永不忘创业时北京市各部门对自己的大力支持。专门成立企业扶贫办,积极到北京市结对帮扶的县区,开展职业教育扶贫和消费扶贫。热心参与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活动,出资修建车棚、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向儿童福利院捐款捐物。潘和永被称为东花市人的“好邻居”。

潘和永不忘家乡父老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出资在通许县开办职业技术学校,为家乡更多外出务工人员传授“看家本领”,提升他们的“身价”。捐款在家乡修建医院和图书室,让乡亲们能享受到更多公共服务。

“已到知天命的年龄,趁着余生时光,多为社会作贡献。”潘和永日记中的这句话,像座右铭,更像冲锋号。如今的他依然保持着创业时的激情和奋斗精神,“辛勤耕耘职业教育美好的春天,精心谋划万千学子幸福的生活。”


  • 上一篇:惊喜融化太快?另一场雪“待发货”
  • 下一篇:雨雪天30人同一地点出行可选择定制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