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当古老文字遇上现代历法 这本日历“穿越”了三千多年

时间:2019-10-24

韩建周编写的甲骨文日历

河南商报记者张晶晶文/图

60岁的韩建周,来自甲骨文的故乡河南安阳,他花了8年时间,自费编撰出版了《甲骨文字释义》。今年他还编写了一本《甲骨文日历》,为的是让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甲骨文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一本日历,让古老的甲骨文走进寻常百姓家

近日,不少安阳市民家中都有了一本特殊的日历——巴掌大小、被精致的深红色绒布外衣包裹着。翻开内文,彩色的印刷纸摸起来细腻顺滑,每一页的日期都由甲骨文写成,每一天都有一个甲骨文字的讲解。

古老的甲骨文搭配现代的数字日期,古今沧桑、时空交错之感扑面而来。

“我们保留了日历原有的各项功能,加入了甲骨文元素,每天讲解一个甲骨文字,同时附上该甲骨文字对应的成语或格言。”这本日历的编写者就是韩建周。

韩建周身材略有些瘦弱,他说是这十几年来癌症缠身的缘故。不过,聊上几句便会发现他严肃、专业,且神采奕奕。

“人们总觉得甲骨文是高高在上的,看不懂、学不会,这本日历就是让甲骨文走进大众,让大家都能爱上甲骨文。”韩建周表示,“我的梦想就是让甲骨文走进寻常百姓家。”

一个微信群,汇集全国甲骨文爱好者

这十多年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前来拜访请教,广东的、陕西的、洛阳的……“濮阳有个小伙子来找我,这本日历编好以后,我让他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我在群里发语音来教大家认甲骨文。”韩建周说,自己老了,微信不会用,就由年轻人来教大家认甲骨文。

这名濮阳的小伙子杜庆奎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他在群里教过的年纪最小的学员只有5岁,小朋友一直坚持学习,家长的反馈也不错。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他曾经花了8年时间,自费编撰出版了集甲骨文字典、字帖于一体的《甲骨文字释义》,用轻松易懂的语言解释甲骨文。书稿完成后,他拿出自己2年的工资,自费出版,“你选择了一个事之后,把它干好,能够体现你的价值。我觉得这是个高尚的事业,这事值得做。”

甲骨文还可以进教材、进市场

编书期间,韩建周已经被贲门癌折磨了十几年之久。有时候他会想,如果自己走了,这些没完成的书稿、甲骨文字库怎么办?值得欣慰的是,他一直在培养年轻人。除了爱人,本科为法学的女儿,硕博期间改为研究甲骨文。目前,女儿女婿都在从事甲骨文研究。

如何真正让甲骨文“活”起来?韩建周精炼地表示,“进校园、进社区、进市场。”“现在很多服装印外文字母,为什么不能印我们的甲骨文呢?它既是图画又是文字。”韩建周说,“进教材是普及甲骨文最好的抓手,现在可能有困难,但是去搞个讲座,教中小学生甲骨文字不难。”

在韩建周看来,甲骨文、殷墟、红旗渠是安阳的三条文旅主线,是安阳走向世界的名片,是世界走近安阳的灯塔。他的愿望是,未来的某一天,安阳人都会写甲骨文,中国人都认识甲骨文。

  • 上一篇:3700年前的中国在此等你!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昨日开始对公众开放
  • 下一篇:河南对欺诈骗保打击形成高压态势 今年已检查定点医药机构超3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