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今豫言|绿色是乡愁的“底色”

时间:2018-11-22

□薛世君

今年入秋时,笔者曾去虞城县田庙乡刘杨庄村的万亩果园采访,村支书牛玉旺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俺村儿的这将近一万亩的果林,浑身上下都是宝”。经过几辈人植树造林,曾经常年风沙的黄河故道滩地上“变”出了一望无际的果林,带给村民们的,不仅是一份可观的收入,更是一种满满的幸福感。

在建设森林河南、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中,我省很多乡村通过“林果化”,植树成林、绿意葱葱,实现了“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从一个偏僻小山村华丽转身为中国最美乡村,信阳市郝堂村那几棵百年老树,让人印象深刻;发展“坡地经济”,让林州市坐拥18万亩核桃、8万亩花椒,成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单位……乡村振兴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乡村绿化。

人们的乡愁中,不仅会有老建筑、老村落、老物件等,也总会有“绿色”回忆——树枝编成的草帽、河边的依依杨柳、儿时嬉戏的树林、小伙伴的爬树比赛……绿色的树、葱郁的林,不仅滋养

着生命、平衡着生态,更充盈着浓郁得化不开的乡愁,不管乡愁的内涵如何变化,不变的总有那抹记忆中的绿色。

绿色乡愁需要绿色文明守护。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需要“一盘棋”思想,建设森林乡村和森林特色小镇自然是题中之义,更要避免为追求利益而随意地劈山阻水、乱采滥伐、竭泽而渔、排污排废,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用浸入骨髓的“绿色意识”,让乡愁的画卷不断绵延。

  • 上一篇:电动车充电也能“互联网+” 金水区多个小区筑起电动车充电“防火墙”
  • 下一篇: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开展向张玉滚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