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闻

那个真实的故事

时间:2018-05-08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5月5日晚,第二季《朗读者》又响起这段流传了28年的旋律,而那背后,是三代守鹤人的理想和苦痛。

徐卓,一个有着甜甜笑容的女生。大学毕业后,她挥别都市,去往一片湿地。 她的父亲叫徐建峰,她的姑姑叫徐秀娟。

徐秀娟她是一位可爱的满族姑娘,1964年10月16日出生,地道的齐齐哈尔人,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喜欢鹤,1986年5月她接到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盐城自然保护区和扎龙遥相呼应,一南一北,这里是丹顶鹤的主要越冬地)的邀请,便一个人不远万里来到了射阳,1987年9月16日,她为寻找两只心爱的白天鹅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位年轻又可爱姑娘的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被追为烈士,誉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

在《朗读者》节目中,徐秀娟30多年前的孵化日记被摆在镜头前。姑娘仔细观察、记录下的每一丁点变化,她用细致笔触描绘的小鹤的画像,隔着时间触到了人心。我们由此得知,为了小鹤,它日夜守护在孵化箱旁,曾经从凌晨4点守到夜里23点,19个小时里连续画下15幅小鹤叼壳、脱壳的图形。

后来专门转到东北林业大学求学的徐卓说,大姑那代人得出鹤卵的孵化期为32-33天的推断,如今已被作为固定结论被传授给后来的养鹤人。

董卿在那本30多年前的日记本里找到这段描述:“它蹬着两条腿死去了,它死前的几分钟,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我的心都要碎了。我哭着掰开它的嘴,见里边有血,我试图把血吸出来,但吸不出来……”无力感让姑娘决心要上大学,掌握更多专业知识,于是她卖了四次血,换来学费。

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学业,徐秀娟又赶忙回到她的工作岗位,继续“半野化”地养护她的小鹤。1987年9月,两只小鹤走失。徐秀娟整整一天在芦苇荡中水寻找,心力交瘁。次日一早,她说听到了“宝贝”的鸣叫,没顾上吃饭就又出门了。不想从此永别,终因疲劳过度,淹没在了沼泽里。

那个美丽的女孩,离开时刚满23岁。她被追认为我国环保战线第一位烈士。

老徐夫妇忘不掉娟子,更放不下这群鹤。谁都没想到,他们把儿子徐建峰也送进了保护区。当时,小伙子已退伍转业进了齐齐哈尔市的大型国企。1997年,经父母反复劝说,徐建峰放弃城里的工作,接替姐姐守护那群鹤,一干就是18年。

然而,不幸再一次降临。

2014年4月,又是丹顶鹤繁育孵化的关键期,徐建峰发现湿地核心区内有个鹤巢,小鹤马上就要破壳,但那个春天异常干燥,附近时有“荒火”。“可别把鹤巢给烧了。”徐建峰扔下一句话,只身前往看护。几天后,他和姐姐一样,一头陷进了沼泽……那一年,他47岁。

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女儿徐卓发现,他的工作证里,原来珍藏着一张“娟子姐”的照片;他的日记里,也与姐姐一样,记录着点滴工作……1525599608509468.jpg

徐秀娟烈士的侄女,今年23岁的徐家第三代守鹤人徐卓接过了爷爷、姑姑、父亲的接力棒,毕业后回到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工作。

“我的姑姑,我的父亲,尽管生命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但我想他们是幸福的,只是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了我们……”

徐卓说,爷爷奶奶一生只在做两件事。十月送这群鹤离去,春天再迎它们回来。

每年残雪消融时,每当丹顶鹤“呦呦”鸣叫着飞过村庄,老人知道,他们的孩子们,又回来了。

《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支歌我们从小就听。没人想到,歌里的故事延续到了今天―― 能让人超脱悲剧的,只有最初的爱和理想。

  • 上一篇:再叙"一个真实的故事"
  • 下一篇:哈尔滨警方跨三省四市侦破全国特大组织淫秽表演案 会员超百万涉案金额近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