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闻

助力鹤城全面振兴发展 齐齐哈尔市引进8名博士后

时间:2018-04-19

东北网4月19日讯 为做好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关键环节的攻关和研究工作,助力鹤城全面振兴发展,齐齐哈尔市积极争取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支持,引进8名挂职博士后。4月11日,博士后挂职启动仪式结束后,8名博士后立即分赴各自挂职岗位。

挂职博士后刘颖:

为家乡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初见刘颖博士,她敏锐的思维、专业的话语,让人耳目一新。

刘颖说,“我是齐齐哈尔人,从出生到上小学、中学、高中,一直都在建华区,这里是我的故乡。这次选择到建华区挂职,主要是因为建华区需要我所学的专业,同时我也想为家乡做点儿事情。”

据了解,1997年,刘颖考上哈师大数学学院。2005年,刘颖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2012年晋升为副教授,2013年成为硕士生导师。2014年,在哈工大读博期间,由于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需要从事大数据的专业人才,于是她离开大学调任到省人社厅信息中心,之后就一直从事人社大数据应用研究。2017年,她进入省计算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主攻信息工程,成为一名信息技术工程方面的正高级工程师。

此次,她作为建华区政府为提升本区电商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特意引进的大数据、电子商务专业博士后挂职人员,主要工作任务是:了解建华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探索构建建华区电子商务贯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对接资本链、完善服务链、优化空间链五链融合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即通过政府整合资源,为电商企业提供相关政府服务,搞好电商经济,实现共赢。

“我会努力发挥我的专业特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建华区实际,尽我所能,做好电子商务政府服务工作,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和工业振兴贡献微薄之力。”刘颖说。

挂职博士后闫超:

帮助家乡农民奔小康

1987年出生的博士后闫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阳光大男孩,这次他的挂职地点是克东县。

闫超准备结合克东的农业现状,逐步推广“旱地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技术”。这项技术他已经跟随导师龚振平教授研究了16年,并在哈尔滨地区被大面积推广,效果非常好。闫超的规划得到了县里全方位的支持,这让他非常开心。

据了解,闫超出生于梅里斯达斡尔族区,2005年考入东北农业大学,目前正在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站攻读博士后,研究一个国家级的大豆项目,同时他还跟随导师从事“水稻秸秆还田”和“土地保护性耕作”等方面的研究。“我认为我有责任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奉献给故乡,帮助更多故乡的农民致富奔小康。”闫超说。

挂职博士后张志宏:

要把科研成果用于生产实践

1982年出生的张志宏博士曾先后在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农学硕士学位、医学博士学位,后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研究所任职,从事农产品加工及食品营养安全方面的工作。

“本次挂职能让我们深入基层,将科研成果用于生产实践。”能够学以致用,张志宏非常高兴。

张志宏介绍,其所在的工程研究室本身就是从事研究、开发林下经济科研的,同时他的博士后课题是研究发芽糙米工艺优化和功能,这些都能与拜泉食品加工产业紧密结合起来。

张志宏说,齐齐哈尔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在正处于转型期。而拜泉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主要种植玉米、大豆、马铃薯等农作物,现在其需要的是快速提升产业品质,通过就地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

“我会多向身边基层干部学习,多聆听老百姓的声音,用自已的专业知识,快速完成角色转换,多为拜泉县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张志宏认真地说。

  • 上一篇:中心城区出租车司机"每周一天假"
  • 下一篇:黑河市启动春夏火灾防控工作 推进"智慧消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