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北新闻

衡水武邑 锣鼓声声闹元宵 花会调演庆盛世

时间:2018-03-02

衡水武邑花会调演,韩庄镇传统旱船表演。张保卫 摄衡水武邑花会调演,桥头镇的扇子舞。张保卫 摄衡水武邑花会调演,审坡镇70岁老翁的表演。张保卫 摄

长城网衡水3月1日讯(通讯员 孙艳雪 张保卫 记者 胡竞文)“我们武邑的花会很有地方特色,表演很亲切,有一种家乡的味道。”在北京打工特意赶回来观看花会的王丽说。元宵节到来之际,3月1日,衡水武邑新时代广场锣鼓喧天,热闹喜庆的元宵节花会调演为百姓带来了浓郁的节日氛围,表演团队的艺人们或身着传统服饰,或头戴各式面具,边走边舞,边舞边闹,队形变化多样,让人看得过瘾。

“正月十五闹元宵”民间花会表演是武邑县春节期间系列文化活动的“重头戏”,据了解,此次花会调演共有17支表演队伍,直接参演人数达到了3000多人。舞狮、高跷、跑旱船、大秧歌等表演令人应接不暇,各支展演队伍都拿出看家本领。有的不仅表演现代秧歌,还把民间花轿娶新娘的场面以秧歌的手法展示得活灵活现、风趣幽默,颇具新意。韩庄镇的舞狮欢腾雀跃,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诉说着对来年风调雨顺的期盼,狮子“吐出”的“祝全县人民元宵节快乐”条幅更是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武邑镇的单人旱船,有行走、调头、摇摆、前后旋转等变化,动作快起慢落、摆膊自然,其间还有老翁、老妪扮相的艺人穿行其中,边走边唱,还不时用俏皮地用方言搭白;清凉店镇的军乐队,展现了百姓们在过去一年里丰收的喜悦,敲出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憧憬与期待;刻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的桥头镇秧歌锣鼓队随着队形的变换,展现了百姓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更值得一提的是,武邑县老年大学的“百人合唱团”和武邑县舞蹈协会的交谊舞、广场舞也加入到了今年的花会调演。

衡水武邑花会调演,韩庄镇舞狮表演。张保卫 摄
衡水武邑花会调演,紫塔乡摆出“美丽乡村”字样。张保卫 摄
衡水武邑花会调演,韩庄广场舞队用扇子摆出祖国字样。张保卫 摄

花会调演吸引了近万名群众百姓到场观看,既有“凑热闹”的年轻人,也有步履蹒跚的老年人。市民王晓龙肩头上扛着女儿,自己则拿着手机不停拍照,“这赵桥镇的戏曲广播体操可真有意思了!既健身又传承了文化。”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和其他前来观看表演的孩子一样,对传统民俗文化显示出浓厚的兴趣,“我最喜欢舞狮子,狮子眼睛眨呀眨,好可爱。”民俗展演也唤醒了老一辈的记忆。市民李文艳说,最喜欢的节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哈腔。“我们小时候过年都有这个节目。今年,咱武邑组织的花会调演,除了传统的舞龙、舞狮、踩高跷等,还有戏曲表演、广场舞等。我们全家都来看了,真热闹!”

衡水武邑花会调演,龙店乡的百人广场舞。张保卫 摄
衡水武邑花会调演,武邑县舞蹈协会的秧歌表演。张保卫 摄

近年来,武邑县充分挖掘、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围绕刘新庄京剧团、何庄爱心文化服务社、韩庄鲍新庄梆子剧社和哈哈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充分结合各村的人文、历史、农业产业等要素,努力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艺”的乡土特色文化。组建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文化生活活跃、文化影响广泛的民间“草根戏班”。今年,武邑县县委宣传、县文广新局等部门还将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组织举办“文化下乡”“电影进社区、进农村”“书画作品展”以及读书节、武邑风尚人物评选等文化活动,让武邑县人民尽享文化饕餮盛宴。

  • 上一篇:上诉方撤诉 唐山“追赶逃逸者致死被索赔案”有新进展
  • 下一篇:唐山将建设国内一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