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北新闻

【喜迎两会·河北答卷】“红利”连串派发 20项民心工程提升百姓获得感

时间:2018-03-01

食品药品安全工程,让百姓吃得更安心。记者 任光阳 摄

长城网2月28日讯(记者 吴新光)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7年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坚持民生优先、用心用情用力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一项项民生政策接连出台,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一件件民生实事得到落实。今年河北将重点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供暖、养老、教育、就医、出行、人居环境等实际问题,增加老百姓看得见、得实惠、见效快的民生有效供给。

兜底线、密织网,社会保障日臻完善

4年前,金开云老人和老伴儿离开了生活了60多年的北京,搬到廊坊燕郊的养老院时,心里还有些犯嘀咕——年岁渐长,跑医院拿药总免不了。为了报销药费,老两口没少跑腿。

从2017年1月5日开始,在河北燕郊居住的北京居民可以在燕达医院持社保卡直接结算,和老两口一样手持北京医保卡的40万燕郊居民尝到了甜头。

2017年国庆期间,石家庄陈女士的婆婆感觉肾不舒服,到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肾癌中晚期,在该院医生的建议下,她们决定到北京进行手术和治疗。

据河北省医疗保险事业管理局异地就医处处长刘旭升介绍,我省2017年2月开始实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覆盖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和符合条件的转诊转院人员4类人。目前,河北所有基本医保统筹区全部开通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参保职工和城乡居民办理登记备案等手续后,可持卡实现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异地就医实现跨省直接结算,是我省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的一个亮点。

资料片:河北燕达医院在全省率先实现用北京社保卡直接结算。

河北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建立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全民医保制度体系,实现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目前已有263家医院接入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对外省参保人住院提供直接结算服务,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提升。“老有所养”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省各地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先后推广肥乡“普通互助”型、康保“资源整合”型、巨鹿“医养一体、两院融合”型等养老模式,初步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北京周边建成了以三河燕达养护院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养老机构,开展跨省异地养老医保结算试点,目前在三河燕达养护院入住的975名北京籍老人既能领取北京市养老补贴,也能直接刷卡结算。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我省已经实现农村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农村低保年标准再次提高,达到3300元。针对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取消门诊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70%,住院报销为90%。

一张全覆盖、保基本的民生保障网正编织得越大越密。河北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建立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完善扩面征缴、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等政策措施。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大力实施医疗保障救助扶贫,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县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5%以上……

保就业、促创业,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我们调研发现,很多好的创业项目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其实缺乏的并不是核心技术或产品,而是定位和营销。”日前,秦皇岛小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李苗,在给几名大学生创客进行营销讲解。用李苗自己的话说,他们是服务于创客的创客。

解决好就业问题,既是一项雪中送炭的民生工程,也是确保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工程。如今,河北省越来越多像李苗一样充满梦想和干劲儿的创业者正在成长。

阜平县顾家台村民王连连在家门口的九歌皮具箱包厂工作。记者 刘延丽 摄

我省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密集出台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序稳妥做好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五年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每年都在70万人以上,累计新增就业343.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1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21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3亿元,支持3.2万人创业,带动10.4万人就业。发挥失业保险援企稳岗作用,累计为6066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29.8亿元,惠及职工248.8万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的“红利”连串派发。2017年,河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20个政策红包齐发;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去产能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去产能职工安置政策范围由4个行业扩大到6个,增加焦炭、火电两个行业,并鼓励去产能企业内部转岗安置职工,通过财政专项奖补资金对尚未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截至2017年11月底,全省去产能企业96家,涉及分流职工54857人,已全部得到安置,分流职工安置率100%。为发挥人才聚集效应,优化人才发展环境,2017年10月,我省制定出台了《河北省鼓励柔性引才暂行办法》。《办法》所称的柔性引才是指我省用人单位在不改变省外人才的人事、档案、户籍、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吸引省外高层次人才通过挂职、兼职、技术咨询、周末工程师等形式,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打硬仗、补短板,20项民心工程暖民心

河北“钱袋子”虽紧,民生保障力度却不降。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为2732亿元,占总支出的77.2%,此后连续几年,民生投入保持持续增长。2017年,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5294.2亿元,同比增长9.3%。

一串串温暖人心的民生数字背后,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近年来河北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依然艰巨,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2018年河北将着力实施20项民心工程——

棚户区改造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住房制度改革工程、冬季清洁取暖工程、城乡特困人员救助工程、社区和居家养老工程、学前教育普及工程、中小学校舍提升工程、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工程、公用设施建设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城乡厕所改造工程、交通建设工程、交通秩序整治工程、便民市场建设工程、公园绿地建设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公立医院改革工程、食品药品安全工程。

春节期间,石家庄市民在大自然园艺花卉基地选购彩色马蹄莲,装点节日生活。记者 任光阳 摄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这20项民心工程,件件都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家住省会河北招标局宿舍的赵女士感慨地说。

2018年,河北将实施新的三年棚户区改造计划,年内新开工建设23万套住房;在土地供应、开发建设、房屋租赁等方面积极探索,纳入国家计划的政府投资公租房分配率达到90%;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实施电代煤、气代煤改造,开展光热、光伏、风电、地热等供暖试点,确保群众清洁温暖过冬;提高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城市特困人员每年不低于8580元,农村特困人员每年不低于4680元;年内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4%;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4%、县城达到88%,全面完成县城污泥处理项目提标改造;新增城区标准公共厕所1700座以上,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000座以上;改造或新建生鲜超市、菜市场、农贸市场200个,进一步方便居民生活;培训基层文化骨干1万人次以上,开展各级各类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进军营活动演出1万场以上……

2月22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双创双服”活动动员部署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河北对这20项重点民心工程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要求各地要多办“民生微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 上一篇:住冀全国人大代表冯丽朝: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当代表为人民
  • 下一篇:承德2018年谋划储备重点项目1000个 打造竞争新优势